:::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63
西螺延平老街導覽-資源代表圖
web 西螺延平老街導覽
程俊議/縣立中山國小國小4年級
從教材中瞭解西螺老街的建築物
點閱數26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2-09-23
引進近代醫療-資源代表圖
web 引進近代醫療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台灣第一位長老教會的宣教師馬雅各畢業於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的醫師,1865年6月16日就在府城看西街租得的佈道所行醫傳道,這是『台灣第一』的西醫診所,之後移往打狗的旗後,但已開啟台灣西醫療法之基礎。清末長老教會在各地所開設之醫館共計有: 1.打狗長老教醫館—1865年 2.台灣府舊樓醫館—1868年,新樓醫院前身 3.淡水偕醫館—1880年,馬偕醫院前身。1872年三月九日馬偕博士由加拿大長老教會遣派來台灣宣教,並於1880年在淡水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偕醫館」,以醫療傳道之精神。偕醫館設立二十年間,得到當時洋行歷任侍醫之協助,診治民眾病症無數,其中尤以瘧疾為最。 4.大社長老教醫館—1890年,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身。西式醫療技術使台灣許多治癒者都成為初代信徒。又北部的馬偕博士不是一位正式的醫師,卻專精於拔牙技術,他自稱從1872年至1895年之間,曾經為人拔掉21000顆以上的牙齒。
點閱數28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6
中國對外商業貿易的心態-資源代表圖
web 中國對外商業貿易的心態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優越,自秦漢以後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帝國,長期在東亞世界擁有優越性的領導地位,因此歷代中國王朝視四周鄰邦為戎夷蠻狄,以「天朝上國」自居,與四周鄰邦並無所謂的平等外交與互惠貿易的觀念,只有「天朝-藩屬」的上下觀念。在這種天朝觀念的影響下,對於四周鄰邦的貿易互市抱持著可有可無的想法,四周鄰邦能夠與中國貿易是一種天朝給藩屬的恩賜,而中國也可以隨時中斷貿易。總之對外貿易是抱持著消極的心態。宋代以後,由於東亞區域的各游牧民族逐漸開化,自認文化最為優越的中國漢族和四周鄰邦的關係愈趨緊張,在這種局勢的影響下,中國對於四周鄰邦的關係,開始強調夷夏之防的警戒心理。明清時期,對於夷夏之防的強調更是嚴厲。因此和四周鄰邦互市貿易不但是皇恩浩蕩下一種對於夷狄之人的恩惠表示,也是羈糜遠人的一種方法。在這種夷夏之防的心理因素之下,不會真正把中外之間的商務貿易看做是一種互市互惠的行為,所以外人前往中國貿易就不能提出任何的要求,而是應該完全聽從接受天朝對於貿易的所有安排。傳統中國由於地大物博,所有一切物質上的需求均能夠自給自足,所以對於外來貨物的需求並不高,造成中國本身對外貿易的動機並不強烈,開放與四周鄰邦貿易只是一種恩賜或羈糜外人的手段,而非目的。工業革命以後,由於西方各國生產力大幅提昇,因此對於中國的原料與市場有著強烈的需求與企圖。所以在鴉片戰爭前夕,中西雙方對於商業貿易的看法,明顯存在根本性的差異,而雙方又各自以自己的成見要求對方接受,造成摩擦叢生,關係愈趨緊張。
點閱數53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2
高雄_橋頭糖廠一景2-資源代表圖
web 高雄_橋頭糖廠一景2
張峰銘/桃園縣立桃園國小國小1-6年級
高雄_橋頭糖廠一景2
點閱數24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12-26
防災宣導-資源代表圖
web 防災宣導
陸文杰/縣立寧埔國小國小1-6年級
複合式防災演練及宣導資料
點閱數39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1-12-02
傳統技藝-奧斯卡金獎設計葉錦添:東方剛發芽 我們仍須努力 大膽在傳統與當代之間 流動發光-資源代表圖
帶著奧斯卡金像獎小金人最佳藝術指導的耀目光環,葉錦添自由進出創新與傳統之間,大膽創新之際,葉錦添每每推出的整體意象,美得令人必須屏息,才能靜觀。
點閱數23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廟宇建築與特色-資源代表圖
web 廟宇建築與特色
李玉鈴/縣立楊梅國小國小4-6年級
指導學生認識家鄉古蹟廟宇建築之美,可應用在攝影教學上
點閱數537
下載數26
修改日期:2010-12-21
舊教育逐漸式微-資源代表圖
web 舊教育逐漸式微
皮國立/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有清一代,科舉取士仍是最主要取材方式。有志於仕途者無不熟讀經書,以科考成功為職志。私塾教育乃成為清代教育的代表。清代臺灣的教育機關,有下列數種:(一)儒學。儒學係地方政府官辦之學校。(二)書院。書院訂有學堂規程,由地方官管理。(三)義學。義學也稱義塾,專為家貧而無法就學者設立。(四)社學。興辦社學,教育偏遠地方的學童。(五)民學。民學為私塾,通稱書房。書房也可稱為學堂或書館,純粹由私人興學,目的使學童獲得讀書識字的能力;同時為將來的科舉取士預作準備。隨著臺灣割讓給日本,科舉制度在臺灣宣告終止。日人鑑於傳統書房頗具歷史,由來已久,故因勢利導,尊重舊慣,並未將書房一舉剷除,鼓勵書房轉型,制訂規則,管理書房。1898年,據日人調查,全臺書房計1707所。總督府頒訂『書房義塾規程』,將書房納入教育體制下有效管理。規定書房應加設日語、算術,試圖使書房成為公學校教育的輔助機關。然而,多數的書房,仍固守舊態,不願積極改革,故最初數年臺人子弟進入書房學習的人數仍遠高於公學校。1919年以前,公學校擴充甚慢,入學率偏低,書房扮演協助學校教育的角色。1904年以後,公學校學生數開始超越書房,成為主要的初等教育設施。1919年起,臺灣總督府致力於增設公學校,傳統書房的價值大幅降低。加上總督府限制書房的成立及經營方向等,造成書房教育日漸式微。1943年,臺灣總督府實施義務教育,正式廢止書房。
點閱數42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8
臺灣納入世界文化圈-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納入世界文化圈
何力友/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方思潮對臺灣的影響,未曾斷絕,影響力不減反增。受全球化意識的影響,西方文學及作品的翻譯,也隨之興起。部份民間書商以翻譯西方文學及小說為主。西書翻譯風的熱潮,自解嚴以後,不曾遞減。西書翻譯更為臺灣人的智識及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臺灣人藉由西書翻譯得以與世界接軌,求知於世界。每年一度的國際臺北書展,眾多的西文及翻譯書商陸續進駐。藉由書籍的販賣與流通,臺灣民眾獲得窺探世界文化的機會。近年來,受全球化及現代化概念的影響,形成文化公民權的觀念,借著推動創意文化產業,達成文化消費,建立公民權利主體性及多樣性。文化政策受到西方文化政策的影響及衝擊,進而學習及轉變,更可看出臺灣文化發展的走向。臺灣社會日漸走向民主化之後,議題炒作,以及解釋權,不再屬於個人、政黨,甚至是男性的權利。西方文化的另一重大特點,就是多元性的呈現,關懷弱勢族群,爭取平等及平權運動。如:環保、婦女、弱勢族群等都是西方文學的課題。國內作家不止引為借鏡,更採橫向移植,透過文章翻譯,進入臺灣文壇。議題更為豐富,靈感更能文思泉湧。西化色彩,日益濃厚。
點閱數458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0-05-28
心安的舊城區-資源代表圖
ebook 心安的舊城區
雲林縣斗六市公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以斗六舊城區咫尺相鄰的寺廟教堂為主軸,彰顯不同信仰卻能和平共處的多元宗教文化價值,台灣人友善與彼此包容的態度讓寺廟與教堂可以比鄰而居。這也是舊城區發展的歷史特色之一。故事中家長透過不同的信仰希望藉由祈禱祈求神聖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回寵物的故事。
點閱數13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