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清末開港後的社會事業-資源代表圖
web 清末開港後的社會事業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十九世紀,天主教再度來台傳教。當時的社會事業只有孤兒院一項。是由郭德剛神父於1866年派傳教員嚴振(另有一說其名為嚴超)到台南辦理孤兒院,收容孤兒,並花錢雇用乳母哺育年幼嬰兒。一年後有六十多個孤兒入院。而後遭遇動亂,南移高雄。1875年彰化羅厝也成立孤兒院。
點閱數437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5-26
土地公的傳說-資源代表圖
web 土地公的傳說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土地神的傳說非常多,大都是以慈眉善目的老爺爺形象居多,所以大家都尊稱為土地公。土地公的傳說不外下列四種:1.在傳說中,土地公是專精農事,熱心公益,指導人們從事農耕,農作物獲得大豐收,人們感念他的恩德,所以蓋廟祭祀。2.土地公是為民除害,與大蛇搏鬥而犧牲自己生命。3.土地公是愛民如子,體恤民間疾苦,人們所尊敬的好官。4.土地公是個認真盡職的僕人,為了保護小姐,把所有的衣服給小姐穿,自己活活被凍死,人們感念他的忠誠,所以蓋建廟祭祀。這位慈眉善目爺爺的名字叫做「張福德」,所以土地公又稱為「福德正神」。在人們心目中,土地公從掌管土地的神明逐漸轉變成能夠能夠為民除害、體恤民間疾苦的掌管雜務之神。
點閱數796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6
熱帶沙漠氣候-資源代表圖
web 熱帶沙漠氣候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埃及地中海沿岸約30公里寬的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帶,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乾旱,氣候溫和,冬季均溫為12度,夏季均溫為26度。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夏季(4-10月)酷?,溫度平均約32℃至40℃,部分地區氣溫會高於50℃,冬季(11-3月)北部寒冷,沙漠地區酷寒,日夜溫差大。
點閱數63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節日習俗-資源代表圖
web 節日習俗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臘八節與盂蘭盆節原是佛教節日,後來成為中國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十二月初八,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佛教徒稱這一天為「佛成道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日即被視為年節,但當時沒有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到了南北朝,隨著佛教影響擴大,才開始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每逢臘八節必喝臘八粥,不但有益身體,分送親友臘八粥也有分送祝福之意。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民間稱為「中元普渡」,這一天要舉行超渡儀式。「盂蘭盆節」原是源自「目蓮救母」的故事,宋代以後,「盂蘭盆節」的重點已經不在供佛上,而是轉移到佈施、超度亡魂上。
點閱數337
下載數18
修改日期:2010-05-26
敦煌壁畫-資源代表圖
web 敦煌壁畫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佛教壁畫中最有名的,就是敦煌的千佛洞。敦煌在甘肅省,?古代絲路上的重要城市。這個地區的人,由於信仰佛教,就模仿印度的習慣,在鳴沙山開鑿了許多洞窟,在洞裡面畫起佛像來供奉。敦煌的洞窟,從北魏至明朝,經歷許多朝代的經營,保存了約一千年的繪畫資料,極其珍貴。敦煌壁畫的風格經歷幾個時期的轉變:早期為印度風格的佛教故事畫,之後漸漸融入中國式的人像造形、服裝、建築形式,甚至融入中國原有的本土宗教和信仰,混合成一個新的神話世界,繪畫風格也由描繪神佛,轉而開始描繪現實生活。唐代以後,畫家以皇室宮殿作為藍圖來想像佛教世界的「淨土」(幸福的地方),因此,原來的印度宗教畫,就變成唐代的宮廷寫實畫,這些壁畫就成為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資料
點閱數24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義和團事件後中國對基督教態度的轉變-資源代表圖
web 義和團事件後中國對基督教態度的轉變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民間練拳風氣加上鄉團和秘密宗教的組織。興起於1887年(光緒13年)山東冠縣教案,因教民拆毀玉皇廟改建教堂,發生群眾襲擊教士、教民事件。此後在官方的縱容之下,勢力日大。1897年(光緒23年),山東民眾攻擊德國教堂,德國趁機進占膠洲灣,築路開礦,山東仇外情緒高漲。1899年(光緒25年),毓賢繼任山東巡撫,篤信義和團神力,可抵禦洋人,故義和團氣焰愈高,到處焚毀教堂、殺教民,致愈演愈烈。經外國公使一再抗議,清廷改派袁世凱前往鎮壓,義和團無法在山東立足,乃向天津、北京進發。1900年義和團在慈禧太后的縱容下,圍攻使館、殺教士,遂有八國聯軍之役,北京淪陷。最後清廷求和,簽訂「辛丑條約」,才告落幕。這一次事變中,義和團民焚毀教堂,屠殺教民,使得京師大亂。京城內外所燒毀的西人住宅共計有三十四所,教堂十八所,男學堂十二所,女學堂十一所,傳道學堂四所,施藥局十二所,醫院八所,印刷處三所,盲人學堂一所。基督教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也使他們反思在中國傳教的經驗教訓,開始注意約束教士、教民,盡可能的尊重中國的風俗禮儀。事後,洋教處境大為改善,一方面清廷態度丕便。由仇外改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宣佈實行新政。另一方面,中國人對傳統迷信、巫術已無信心,對於教會在中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也有好感。此外,在庚子新政時期,報刊的宣傳使得中國民眾對基督教有更多的了解,也多少幫助清廷調整對教會的政策。
點閱數66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禁教時期天主教的傳教活動-資源代表圖
web 禁教時期天主教的傳教活動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康熙對天主教並非全面禁絕,而是必須領有傳教執照才能繼續在中國傳教,以便能夠控制傳教士的活動以及監督他們的傳教內容。但有一些傳教士拒絕申請,寧願以非公開的方式傳教。雍正即位後,因傳教士介入皇位之爭,對傳教士不滿,仍予以嚴禁。1724年(雍正2年)雍正諭令信奉天主教的中國人放棄信仰,否則處以極刑,並限西洋教士半年內離華,前往澳門。當時全國有教堂300餘間,自此以後,大部分改?公廨或倉庫等。雍正在位期間,只有北京的天主堂保持傳教活動,其餘各省的傳教活動均屬非法,傳教士只能秘密進入中國傳教。乾隆即位後,雖准許傳教士供奉朝廷,但對傳教活動嚴加取締,1757年(乾隆22年)並下令嚴查各海口,禁止外人自由通行。嘉慶皇帝亦堅持禁教,於1805年5月制訂取締天主教章程十條,嚴諭官員執行。禁教期間,基督教在中國並沒有絕跡,傳教活動仍在暗中進行。中國籍傳教士,打扮成商人,到各地傳教。西方傳教士則儘量打扮成中國人的樣子,以避人耳目。例如打扮成病人,每天以茶洗面,使顏色黧黃﹔休息時,則以被褥蒙首,面壁而臥;並靠著中國教友幫忙,暗地接送傳教士,長期暗藏或供養被追捕的神父。在江南地區傳教者,如1745年(乾隆10年),義大利談方濟神父(Franciscus de Attimis)在黃安多神父(Antonius Josephus Henriquez)的幫忙下,利用河道,白天蟄伏在教友的船艙,晚上才登陸活動,施行聖事,天明即散。
點閱數66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戰後至今的巔峰期-資源代表圖
web 戰後至今的巔峰期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49年中國共產黨驅離神職人員。許多神職人員從中國轉往台灣,繼續從事傳教工作。同時,大批的天主教信徒也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離鄉背井的傷痛,戰後物資的匱乏,使得天主教適時擔負起救助難民的工作。加上當時台灣在外交上與美國親近,獲得美國軍事及經濟的援助。天主教教會並協助美援物資的發放,如麵粉、奶粉等,而被當時人們戲稱為「奶粉教」或「麵粉教」。1960、70年代,天主教獲得迅速的成長。1970年代,天主教徒已有30多萬人,從城市到山巔海邊,遍佈700多所教堂,400多所各級學校和幼稚園,以及將近200家醫院、診所。但此後當台灣的經濟起飛,社會富裕後,民眾對物資救濟的需求減少,天主教的發展即陷入停頓。據2004年的教務統計,台灣天主教的信徒仍維持在30萬人左右。這個數字遠不及佛教、道教數百萬的信徒,也不比基督教各派總和的40多萬人。
點閱數33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波灣戰爭起因與過程-資源代表圖
web 波灣戰爭起因與過程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波斯灣戰爭起因於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國間因領土、油權利益等糾紛,以及伊拉克對油償、租借布比揚島、瓦巴島談判的破裂。於是伊拉克於1990年8月2日揮軍十萬入侵科威特,兵力不足二萬及戰鬥機不到百架的科威特毫無招架之力,8月8日伊拉克完全侵占科威特,此舉引起許多國家關注。1990年,伊拉克總統海珊在會議上指責阿拉伯國家生產石油過量,導致油價低廉,使伊拉克在半年內蒙受約140億美元的損失。海珊更直指科威特違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規定,過量輸出,造成油價下跌。故要求科威特拿出一百億美元作為油償並取消之前伊拉克所欠下的300億美元的債務,這不合理的要求使會議不歡而散。會議後一個月,伊拉克派遣副總統薩敦哈馬迪到科威特索錢,科威特表示沒有這麼多現金,伊拉克討債不成,遂轉以武力威脅,並從7月中開始在伊、科兩國邊境頻繁調集重兵。 伊拉克為排除外在勢力干擾,先後試探埃及與美國意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阿普里爾.格拉斯皮對海珊表示,「對阿拉伯內部的爭執如伊科之間的邊境爭執美國表示中立。這使海珊錯估形勢,誤以為美國允許他用武力解決問題。因為此次侵略行動可能會引起中東區域性的戰爭,甚至引發世界大戰,於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1990年11月29日通過678號決議案,要求伊拉克於1991年1月15日期限前撤出科威特。限期屆滿,伊拉克仍拒絕撤離科威特,聯合國宣佈以武力驅逐伊拉克。1991年1月17日淩晨3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約有30多萬人、1200輛飛架及1000多輛坦克,戰爭首日,多國部隊進行3次大規模空襲,投下約1.8公噸的炸藥,相當於一個半廣島原子彈的爆炸能量。歷經38天的空襲,到2月24日,多國部隊發動地面攻勢,對伊拉克開始實施毀滅性的「沙漠風暴」戰爭,3天後宣佈停火,歷經100小時地面作戰之後,伊拉克最後無條件投降,戰爭劃下休止符。
點閱數65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6
石窟-資源代表圖
web 石窟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石窟藝術產生在古代印度。最初,它只是利用山間自然的洞窟作為佛教徒坐禪修持、集會及生活之用,後來,人們自己開山鑿洞,並開始在洞中設置佛像、佛塔、畫上壁畫。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石窟藝術也一起傳入。莫高窟(甘肅省敦煌市)、雲岡石窟(山西省大同市)、龍門石窟(河南省洛陽市)為中國三大石窟,這些石窟藝術對於研究佛教史、繪畫、雕刻、建築、樂舞、服飾、東西文化交流等提供極為豐富的的資料。
點閱數2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