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台灣農業經營多角化
日治後期台灣的稻作面積急速擴張,不僅在島內與蔗作爭地更加尖銳化,而且蓬萊米的對日輸出日增,壓迫了日本本土的稻作,至1934年蓬萊米輸出日本曾達721000公噸的最高紀錄,占同年台灣稻米總生產量的55.8%,於是日本政府?保護日本稻作農民,乃開始採取稻米生產抑制政策,並限制水利灌溉設施的新築,而積極獎勵轉作,因而改變過去以糖米為重心的單一作物生產體制,使得台灣的農業經營日趨多角化。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台灣的經濟發展進入戰時經濟統制時期,?因應戰時軍事需要,致使台灣農業結構發生重大的改變,各種特用作物迅速以供應軍需,更促進台灣農業的多角化、高度化、計畫化。首先訂定「台灣重要農作物增產十年計畫」,繼之頒行「台灣米穀移出管理令」,並設立米穀局將台米的對日輸出改由政府統制經營。?因應戰時經濟動員的需要,乃以工業品「島內自產自給」為目標的工業化,至1939年台灣的工業產值始凌駕農業產值,這是台灣工業發展的里程碑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
Ab-Ⅲ-2 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會影響城鄉與區域間的人口遷移及連結互動。
地Cb-Ⅳ-1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Ab-Ⅲ-2 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會影響城鄉與區域間的人口遷移及連結互動。
地Cb-Ⅳ-1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學習表現
1a-Ⅱ-2 分辨社會事物的類別或先後順序。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社3a-Ⅳ-1 發現不同時空脈絡中的人類生活問題,並進行探究。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社3a-Ⅳ-1 發現不同時空脈絡中的人類生活問題,並進行探究。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58
下載數:6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971.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