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96
鄭氏反清事業的延續-資源代表圖
web 鄭氏反清事業的延續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為鄭芝龍之子。當清軍入關、明朝瀕臨滅亡之時,鄭芝龍等人擁立唐王,於福州建立政權。唐王相當賞識鄭成功,賜姓朱,改名成功,因此大家都稱呼鄭成功為「國姓」或「國姓爺」。 滿清軍隊在渡過長江以後,作戰並不順利,因此,便以高官厚祿來引誘手中掌有兵權的鄭芝龍投降,這一招果然讓鄭芝龍動心,鄭芝龍便投降清朝。鄭成功在其父尚未投降清朝時,便力阻其父投降,然而,其父還是不聽其勸告而投降清朝,但是鄭成功繼續堅持抵抗清朝。鄭成功自永曆元年(西元1647年)正式進行反清復明的活動以來,在中國東南沿海與清軍對抗了十餘年,永曆13年鄭成功自金陵敗退,10月又退守廈門,此時的鄭成功知道,如果要與清軍作長期的對抗,訓練兵士和籌備糧食都需要再做長期的打算,再加上廈門和金門容易被清軍再度進攻,因此,鄭成功不得不開闢另一個反清復明的新基地,以便能長期抗清。台灣漢人在荷蘭人的統治下,生產出豐富的稻米,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外銷,提供軍糧絕沒有問題,此外,台灣自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以來,已成為東亞貿易據點,有可觀的貿易利益,而其地理位置距離中國又適中,進可攻退可守,在這些原因下,鄭成功決定攻取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新基地。 另外又由於在台灣的漢人何斌來歸,詳細告訴鄭成功台灣荷蘭人的相關情報,其後鄭成功又與部將討論進攻台灣的事項,鄭成功決定在永曆15年(西元1661年)正月東征台灣。
點閱數2284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06-09
隋唐時期的外族侵擾-資源代表圖
web 隋唐時期的外族侵擾
鄭字廷/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朝初期最大的敵人是東突厥。隋末唐初,中國大亂,東西突厥同趨於極盛,其中東突厥因接近中國本部,雙方的關係更為密切。隋末中國北方起兵群雄都曾向東突厥稱臣,連唐高祖也不例外,東突厥可謂東亞地區的霸主。唐初,東突厥不時入寇中國,唐太宗利用離間政策使其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發生衝突,突利可汗在落敗後投降唐室,東突厥因此勢衰。貞觀三年(630年),太宗藉東突厥天災和內訌之機,派兵討伐,擒頡利可汗。高宗顯慶四年(658年)又滅西突厥,餘部西遷中亞。但是在武則天時期,突厥再度建立「東突厥後汗國」。約在7世紀末8世紀初,亡於回紇。回紇自天寶初年盡佔東突厥故地,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強國,但大體與唐室相安。安史亂起,回紇曾四次遣兵援助。只是回紇族貪財好利,每戰必索取鉅額報酬,克服城池後更大加劫掠。代宗之後,名將郭子儀提出一個外交政策,便是結回紇為外援以抵抗吐蕃,這個政策直到晚唐皆奉行不輟。唐與回紇之間長期維持「絹馬貿易」,唐室雖頗為吃虧,但唐藉此厚結回紇,亦使邊境得到數十年的安靖。
點閱數36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9
4-1-1-1-資源代表圖
web 4-1-1-1
江姿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台灣的經濟發展,曾創下舉世矚目的「奇蹟」。然而,經濟與工業的成長率日漸減緩,必須從研究發展、產業升級上著手才能突破困境。政府參考許多先進國家的做法,例如美國的矽谷(Silicon Valley)。矽谷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舊金山灣區,以史丹福大學為中心,吸收優秀人才,成為全球科技重鎮,知名電腦公司如蘋果、惠普、英特爾和IBM等都在矽谷。民國65年,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指示成立設置「科學工業園區」,後來正式納入六年經濟建設計畫中,由國科會、經濟部及教育部共同進行,有計畫地引進國外技術與人才,並且提供有效的獎勵途徑。在新竹地區,大學及研究機構林立,有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食品工業研究所、精密儀器發展中心等,附近地區又有中央大學、中原大學、中正理工學院、中科院及交通部電信研究所等,具備設置科學工業園區的最佳條件,且交通便利,距離國際機場、港口及公路要道都在 2 小時車程之內,所以第一個科學工業園區即選在新竹。民國68年總統令公佈「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隨後成立「科學工業園區籌備處」,民國69年 總統令公佈「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組織條例」,正式成立管理局,高科技廠商開始入區設廠營運。除此之外,政府也提供了稅賦優惠,以及相關公共設施、廠房、土地以及住宅,用以吸引高科技廠商進駐。廠商設址在科學園區中,政府將減免他們在開始營業前五年的關稅、貨物稅以及營業稅。23 年來政府已投入新台幣 385 億元在園區的軟硬體建設,至 92 年止,園區內共設立 370 家高科技公司,大部分是半導體、電腦、通訊、光電等電子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成功的科學園區之一,目前「新竹科學園區」涵蓋的基地範圍有新竹、苗栗銅鑼、桃園龍潭以及新設立的宜蘭地區。
點閱數421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6-08
4-1-3-1-資源代表圖
web 4-1-3-1
江姿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新竹科學園區的創立,帶動台灣經濟發展,達成產業升級的目的,但因為不斷擴建用地,仍不符廠商需求,因此在全台各地陸續有科學園區的設立。臺北內湖科技園區自民國76年施行土地重劃闢設、84年正式開放廠商進駐以來,因交通便利、地位適中,成為許多科技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台北市政府定有「臺北市內湖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實際需要於區內設立「管理中心」,又配合南港軟體園區、士林北投漸形成的科技園區,欲將台北市打造成ㄧ科技走廊。行政院於民國86年設置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包含台南、高雄工業園區,目前台南園區已形成光電、積體電路及生物技術產業聚落。自成立以來,南科很大程度地改變了南台灣原本比較勞力密集的產業型態,吸收了大量高科技廠商與人才移居,對於繁榮當地有很大貢獻。為了持續吸引、培養研發技術人才,南科管理局時常舉辦高科技講座及人才培訓活動,同時也跟南台灣各大專院校及園區產商合作,共同成立「南部科學園區產學學會」,訂定高科技人才的人力資訊與培訓計畫;並且引進國家型計劃單位,如國家高速中心、國家晶片設計中心、國家毫微米實驗室、工研院分支機構等。
點閱數505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06-08
通信衛星的誕生與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通信衛星的誕生與發展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是50年代崛起於科普科幻文壇,引領風騷長達半世紀。1945年他發表一篇文章,提出將人造衛星射入離地球表面三萬六千公里的太空,與地球同步在太空軌道中運行,即是同步衛星(geostationary satellites)系統,衛星的電子裝置就可以接收地面傳送的訊號,並將這些訊號轉送到涵蓋範圍內的其他地區。克拉克因此被尊稱為「通信衛星之父」。通信衛星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衛星,以作為地面微波與廣播站間的通訊媒介。雖然通信衛星的造價很高,但是它是長距離通訊的一個極佳中繼站,能克服橫跨海洋和大陸的無線電通訊傳播時所遭遇的困難,也能傳輸大量的資訊,並免除架設的費用,因此對於長距離的傳輸仍是最普遍與最經濟的方法。一個通信衛星所能傳播涵蓋的區域相當大,只要三個通信衛星就能覆蓋\地球上大部分的區域,就可以進行二十四小時的全天候通信。自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史普特尼(Sputnik)以來,世界許多國家相繼發射了各種用途的衛星。1960年8月,美國發射了回聲一號(Echo Ⅰ),是被動式通信衛星的始祖。1962年7月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美國電話與電報公司(AT&T)合作發射了天王星一號(Telstar-1),首次成功地轉播了電視訊號,同時進行了太空寬頻通訊的測試。通信衛星因為訊號涵蓋面積廣大、維修容易以及通訊不易受地形和天然災害影響,故除了作為電視節目轉播的用途外,也提供高速數據傳輸、影像電話、電腦連線作業、資料傳佈等服務。目前繞著地球轉的人造衛星,除了通信衛星外,尚有氣象衛星、軍事衛星、地球探測衛星、直播衛星等超過1000枚以上,其中同步衛星約200枚左右,有些衛星因損壞而收回地球,但也有許多損壞的衛星或發射失敗的衛星成為「太空垃圾」。目前太空科學家已注意到這些太空垃圾可能威脅到在太空運行的其他衛星和太空梭。
點閱數30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08
農業衰退時期(1968-1980)-資源代表圖
web 農業衰退時期(1968-1980)
蔡佳妏/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68年至1980年稱之為台灣農業的衰退時期,也就是農工發展不平衡的時期。這一時期是台灣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時期,由於非農業部門快速發展,農業嚴重衰退,農業經營從專業轉變為兼業生產,甚至成為副業生產,這種現象有人稱之為「週末農業」。政府為了解決當時困難,提出很多對策,像是1972年宣布「加速農村建設九大重要措施」,1973年設置「糧食平準基金實施保證價格計畫收購稻穀」,1975年頒行「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1978年推行「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計畫」等重要計畫,可惜都未能徹底執行,以致農業發展的困境無法紓解。
點閱數937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0-06-08
西門町電影街怎麼來?-資源代表圖
web 西門町電影街怎麼來?
柯若竹/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3-6年級
西門町原是片台北西門城外的荒郊野地,在清領時期是墳場,俗稱「亡仔埔」。日本人進駐之後將這片地區劃分為日人宿舍區,大量移民。1922年,日本人廢掉了原有的街庄名改用日式町名,台北市被劃分為六十四町,「西門町」之名正式出現。之後在規畫建設下,陸續建立各式店鋪、日式住宅,西門町才日漸繁榮,由於西門町早期荒塚纍纍,日本人便建了八角紅樓商場(即現今紅樓)來驅鬼鎮邪。日本人也稱呼「電影院」為「常設活動寫真館」。當時,台北三家龍頭電影院「芳乃亭」、「世界館」、「新世界館」皆座落於西門町。三○年代,「第一劇場」、「國際館」、「大世界館」與「臺灣劇場」相繼開幕,加上隔年「芳明館」及「公會堂」落成,密集的電影院使得西門町一帶成為全台著名的電影街。二次大戰期間,台北城遭受美軍重轟炸機空襲,總督府及其他重要建築均遭重創,但是奇蹟似的,電影院竟然都毫髮無損,因此戰爭一結束,電影院便立刻開張營業。之後不論電影業興盛或衰頹,西門町始終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
點閱數310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06-08
農業變革時期(1981-1990)-資源代表圖
web 農業變革時期(1981-1990)
蔡佳妏/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國外農產品的大量傾銷,農產貿易逆差急速增加,農業生產持續衰退,農業發展遭受嚴重打擊,農村社會經濟面臨崩潰的危機,引發全體農民自力救濟運動,農民接連不斷上街遊行抗議,要求政府解決農民所遭遇的困境。於是,1982年政府又推行「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培育八萬農業大軍」、「發展精緻農業」等多項措施,但因執行不力,效果不彰。在國際農產貿易自由化的衝擊下,大量的外國產品,特別是美國的大宗穀物大量傾銷,並要求與我國簽訂「中華食米外銷協定」,以限制台灣稻米的外銷市場,加上國人消費習慣的改變,使得農業政策受到嚴重的考驗。於是,從1984年實施「稻田轉作」的措施,甚至鼓勵休耕,後又面臨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以致又要犧牲農業,來照顧整個經濟利益,甚至政治利益。農業是國家經濟基本的產業,社會安定的基石,近五十年來,台灣農業在政府的政策領導、農業工作人員的努力、與農民的辛勤工作下,已具相當良好的基礎。現階段雖然國內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產值比重相對降低,但整個經濟中,仍扮演絕對重要的角色,對於國人重要糧食、保持生態平衡、促進農村安定和諧及維護農家優良生活方式,永遠維持著重大的貢獻。1990年代是「脫胎換骨」的年代,我國逐漸由「高所得的社會」走向「高品質的社會」,農業建設隨著國家建設六年計畫的實施,逐漸脫胎換骨,加速升級,轉變為高品質、高效率與精緻化、企業化的產業,以面對二十一世紀的農業新境界。
點閱數250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6-08
稻米的改良-資源代表圖
web 稻米的改良
蔡佳妏/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大正年代,總督府大力興建現代化水利工程,並致力於在來米的改良,使台灣稻米的生產逐漸商品化,其主要目的是為供應日本人口味的稻米,以補充其糧食的不足。日人磯永吉以台灣米與日本米重覆交配,歷經十二年的努力,1922年宣告新品種的出現,這是農業技術上的突破,終於在1926年正式命名「蓬萊米?新品種蓬萊米除了更可口,獲得消費者的偏愛外,在生產方面又比原來的在來米能多收成20%,價格上又是高出在來米5至10%。加上總督府推行不遺餘力,以建設水利工程來增加灌溉面積、設立農事試驗場來改良品種、施行米種技術改良、改進肥料、設立農業倉庫來改進流通、驅逐害蟲、推進二期米作等。因此蓬萊米的種植迅速遍佈于全台,產量大增。當然其中大部分是運往日本。在蓬萊米未出現的1910年代時,台灣產米不到500萬石,到了1920年代,蓬萊米普及化之後,稻米生產突飛猛進、產量最高時幾乎達1000萬石大關,同樣的土地產量增加一倍。輸出量也從原來的23%約100萬石。增加至520萬石、佔產米總量的53%。同時,原來殖民地單一農業起了大變革,從1910年代的台灣砂糖生產轉化成為米、糖二大農產的商品生產。相對的也有日本四大商社三井物產、三菱商事、加藤商會、杉原產業等大米商,來壟斷台灣的米價與產量。佔了台灣米產量的90%以上。
點閱數56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08
光纖通訊-資源代表圖
web 光纖通訊
江姿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二十一世紀將是光纖通訊的時代,光纖訊產業已經被視為未來的主流產業,世界各國無不全力發展,我國亦將其列為十大新興產業。「 光纖」就是能輸送光線的纖維。其實它與能輸送自來水的水管以及能輸送瓦斯的瓦斯管一樣,只是管子的粗細小了許多,管徑的大小大約只有萬分之一公尺,只比頭髮稍粗。「光纖」的主要功能是傳輸「光波」,因為「光波」在空氣中傳送都是沿直線進行,很容易被障礙物阻擋,所以需要「光纖」來幫忙輸送。光纖通訊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遞大量的聲音、影像和數據資料,換句話說,可同時肩負起傳輸電視、電話和電腦資訊等工作。光纖」在醫學上的應用也很多,例如內視鏡,它是一根柔軟可彎曲且內含數條「光纖」的管子。當它滑入病人的嘴、鼻、消化道及其它心臟等由體外看不到的地方時,醫生便能由內視鏡看到內部變化,而減少進行冒險性手術的需要。再者,光纖是絕緣體,不受任何電磁波干擾。我們的生活環境充滿了各種電磁波,使得收音機、電視、電話經常產生雜訊。改用光纖傳訊,則訊號穩定,達到幾近不失真的效果。近幾年來,結合電腦硬體技術、通訊傳輸設備、網路多媒體與光纖通訊網路應用的寬頻網路建設與服務,在台灣已具備相當規模。面對 Internet高度發展及頻寬需求的迫切,具備高頻寬優勢的光纖格外受到矚目。目前台灣的光通訊廠商雖然仍以代理產品為主,尚未主導關鍵性零組件的開發,但為了縮短與歐美國家在光纖傳輸技術上的距離,使台灣的光通訊產業升級,工研院與電信所積極研發高附加價值的光通訊元件,發展相關網路配套管理機制,並通過嚴格的國際標準,以幫助廠商提昇競爭力,相信在大量的人力與資源投注下,台灣光通訊產業的起飛是指日可待的。
點閱數27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