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西門町電影街怎麼來?
西門町原是片台北西門城外的荒郊野地,在清領時期是墳場,俗稱「亡仔埔」。日本人進駐之後將這片地區劃分為日人宿舍區,大量移民。1922年,日本人廢掉了原有的街庄名改用日式町名,台北市被劃分為六十四町,「西門町」之名正式出現。之後在規畫建設下,陸續建立各式店鋪、日式住宅,西門町才日漸繁榮,由於西門町早期荒塚纍纍,日本人便建了八角紅樓商場(即現今紅樓)來驅鬼鎮邪。日本人也稱呼「電影院」為「常設活動寫真館」。當時,台北三家龍頭電影院「芳乃亭」、「世界館」、「新世界館」皆座落於西門町。三○年代,「第一劇場」、「國際館」、「大世界館」與「臺灣劇場」相繼開幕,加上隔年「芳明館」及「公會堂」落成,密集的電影院使得西門町一帶成為全台著名的電影街。二次大戰期間,台北城遭受美軍重轟炸機空襲,總督府及其他重要建築均遭重創,但是奇蹟似的,電影院竟然都毫髮無損,因此戰爭一結束,電影院便立刻開張營業。之後不論電影業興盛或衰頹,西門町始終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
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
Ab-Ⅲ-2 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會影響城鄉與區域間的人口遷移及連結互動。
Ab-Ⅲ-2 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會影響城鄉與區域間的人口遷移及連結互動。
學習表現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40
下載數:7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85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