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16
4-2-1-1-資源代表圖
web 4-2-1-1
江姿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台灣第一台筆記型電腦(Notebook PC)原型機是由工研院電通所在1990年初開發,其產業投入之時間點幾與美日等先進國家同步。不過初期由於關鍵零組件與產品規格制定大部都掌控在美日兩國手中,所以我國廠商均以代工(OEM)為主,以避免與知名廠牌進行品牌的直接競爭。全球著名電腦廠商如IBM、Sony、、Apple、惠普,為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紛紛以向海外採購物美價廉產品為競爭策略,我國廠商如廣達、仁寶、宏碁、英業達憑藉優異生產製造能力、交期準確、產品品質佳及價格低廉等優勢,成為全球知名大廠採購主要對象。全球每四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三台來自台灣,台灣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王國。但是,一般大眾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這些產品也只是以這些國際大廠的品牌銷售到消費者手上,台灣代工廠商仍然只是背後的「無名」英雄。台灣電子製造商多年來為國際大廠代工製造電子產品的訂單有增無減,但是,電子產品價格不斷下滑,製造商的利潤也受到擠壓, 台灣電子產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求生存,企業創立自有品牌,成為必須要做的事。宏碁(acer) 電腦成立於1976年,於是計畫由代工轉型,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做為經營目標。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決定將宏碁切割成不同的代工、品牌業務獨集團,從事多元化的經營。Acer筆記型電腦其品牌在其總經理蔣凡?可蘭奇擔任歐洲區總經理期間,打敗眾多國際品牌,躍身為歐洲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品牌。2004年宏碁合併營收達新台幣2250億元,全球員工總數為5600人,產品行銷全球100多個國家,是世界第五大個人電腦品牌。
點閱數27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8
宗教戰爭-資源代表圖
web 宗教戰爭
黃立儀/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宗教改革期間,新舊教徒尚不知寬容,常藉異端之名,彼此迫害,再加上各國間複雜的政治關係與利益的糾葛,致使歐洲在十六、十七世紀間戰爭不斷,這些戰爭也常披著宗教的色彩。例如:西班牙為了保護其與美洲之間的貿易獨立地位,派遣「無敵艦隊」征英,便是以捍衛舊教,討伐新教為名。最慘烈的一場宗教戰爭莫過於「三十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一開始只是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新、舊教爭執,起因於神聖羅帝國皇帝鎮壓境內的新教徒,激起波希米亞(Bohemian)新教徒的叛變,並意圖尋求獨立。後來丹麥、瑞典、法國等也都因為各自的利益而加入了戰團,最後竟演變成全歐洲的大戰爭。 西元1618年,信仰新教的波希米亞人民發動叛變之後,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Ⅱ,1619—1637)迅速派兵鎮壓,事後並迫害新教徒,下令廢止一切宗教自由。波希米亞戰爭的結果,讓英國、荷蘭、瑞典、丹麥等新教國家感到震驚,擔心舊教的勢力會因此而壯大,有意派兵干涉。丹麥在英國的支持下,在1625年派出六萬大軍,進軍神聖羅馬帝國。表面上,丹麥是同情神聖羅馬帝國的新教徒,實際上,爭取新領土才是丹麥出兵的主因。波希米亞貴族出身的華倫斯坦(Wallenstein)意識到這是一個攸關國家存亡的戰爭,乃自費招募軍隊,力阻丹麥侵略國土。1629年,兩軍講和,簽訂了「律貝克和約」(Peace of Lubeck)。戰事至此,舊教徒占盡上風,斐迪南二世趁勝追擊,頒佈一項法令:要求新教徒歸還在西元1552年之後所取得的教領地及教產。丹麥失敗後,西元1630年,因為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進出波羅的海同樣感到不安的瑞典,也組織了一支新教軍向神聖羅馬帝國宣戰。素有「北歐雄獅」之稱的瑞典國王哥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是位軍事天才,他以「步兵五列,騎兵四列」的新戰法大敗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正當戰事順利推進之際,阿道夫卻慘遭大砲擊斃,瑞典軍情告急。為了支援友邦,原本在幕後支持的法國也派兵加入戰局。 法國雖然是典型的舊教國家,卻因為想要削弱鄰國—神聖羅馬帝國,進而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而一直默默地支持新教國家。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唯一強大的盟邦是西班牙,因為兩個國家的皇帝同為哈布斯堡家族成員,但西班牙本身的麻煩不少,征英之役失敗後,還得應付國內接連獨立的葡萄牙和荷蘭;雪上加霜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又在西元1637年駕崩,而且境內的新教徒早已明白這場戰爭是針對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而來,因而紛紛宣佈中立。神聖羅馬帝國的舊教軍隊只能苦撐應變。 其實早從1644年以來,參戰各國的代表便在西發里亞地方開始討論如何結束這場大戰。談判內容主要是由法國主導,談判期間,打打談談,一直到1648年才正式簽訂「西發里亞條約」(Treaty of Westphalia),和約中最重要的意義是承認新、舊教同獲平等地位。
點閱數33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留學教育滿足升學需求-資源代表圖
web 留學教育滿足升學需求
皮國立/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日本政府及臺灣總督府對於留學教育並不加干涉或限制,但臺灣內部教育機會不均等,中高等教育及教學資源缺乏,加上時代潮流的刺激,造成日治時期留學教育漸成蓬勃發展之勢,尤以留日為最。在日本國內升學遠比臺灣地區升學還要方便,較易取得更高的學歷,讓不少有心向學的學子趨之若鶩,競相留學日本。在臺日人子弟受教權的問題,一直是總督府施行教育政策的關鍵。為了改善高等教育的不足,解決升學問題,銜接日本國內課程。總督府於1922年增設臺北高等學校,先設尋常科,修業年限四年;1925年,增設高等科,分文、理兩科,修業年限三年。統計1928年至1945年的畢業生,共計日籍生2035人,臺籍生591人,兩者之間相差懸殊。日本領台之後,李春生深知日本屬於文明國家,為了讓家族子弟接受近代化學校教育,特意挑選族中子弟,遣送至日本國內就學。其他士紳家庭競相仿效,不約而同地將子弟送往日本受教。留學風氣就此開啟。臺籍學生選擇就讀的科系,以習醫者為數最多,佔百分之六十;習法政者居次,佔百分之十五;文科等所佔比例較小。部分留學歸國畢業生的出路甚廣,不是自行開業,就是被各公私立機關所網羅。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有專精的留學生,投入1920年代以降臺灣的政治及社會運動。有些知識份子也創辦報紙,倡導新文藝等活動,扮演各種運動的先驅者或核心角色。
點閱數1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8
文開書院-資源代表圖
web 文開書院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被譽為有開台文化之父的文開書院
點閱數35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12-27
初等教育-資源代表圖
web 初等教育
皮國立/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對於來臺的日本人子弟,臺灣總督府考慮周全,依據日本國內的小學校令及中學校令,專為日籍的學齡兒童設置小學校、中學校等,施以與日本國內相同之教育內容,更著重於數理的學習,俾便其回國接受高等教育,照顧無微不至。在臺日人的教育品質,並未因為身在臺灣而受到影響。1898年,日人將國語傳習所改制為六年制『公學校』,鼓勵臺灣人子弟進入公學校就學。公學校學習的課目有別於日人小學校的課程,主要著重於『國語』的教學。當臺日人共學制尚未實施前,絕大多數臺灣人子弟只能上公學校。原住民教育有別於漢人教育,設置蕃人公學校及蕃童教育所。蕃人公學校主要招收學齡兒童,1914年頒佈『蕃人公學校規則』,明訂修業年限只有四年,較一般公學校更短,課程和教材也迥異於一般公學校。蕃童教育所主要教育失學及幼齡的兒童,教育原住民日語及新知,改善衛生習慣及思想文化。教育機關借旅遊來增廣原住民的見聞,進而服從日人的統治。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推動『皇民化教育』,毅然廢除公學校漢文科;1943年,實施義務教育。初等教育設施為臺灣總督府貫徹同化政策的主要機關。透過義務教育的規範,強迫兒童識字,提升就學率,灌輸皇國民精神,造就出具有日本意識的臺灣人。
點閱數299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8
築城於北台灣-資源代表圖
web 築城於北台灣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對西班牙人來說,雞籠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住著不知道底細的住民,還必須擔心荷蘭人的攻擊,到雞籠港之後立即修築防禦工事,維護統治區域的安全,隨即在社寮島構築防禦工事,分別是面向雞籠港岸邊的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以及靠近海岸邊的小山頂上。主堡聖薩爾瓦多建在社寮島東邊,要塞的主結構鄰近雞籠港,主結構四角外邊還有小稜堡,主結構裡有一塊空地,當成一個小廣場,作為搭建兵營、火器庫房等房舍之用。除了聖薩爾瓦多要塞之外,社寮島還有三個附屬的防禦工事,聖路易士(San Luis)拱衛社寮島與臺灣本島之間形成的狹長水道,即是今日的八尺門;「聖米蘭」(San Millan)蓋在島上東側面海的山上,負責瞭望事務,又被稱為「瞭望」(La Mira)堡;「聖安東」(San Anton)蓋在社寮島中央山上的制高點,又被稱為「撤守」(La Tetirada)堡。這三座都是圓堡,也就是圓柱型的小型防禦建築,由於缺乏深厚的城牆,防禦力不如要塞與稜堡,通常是設在海邊或山上作為崗哨,並非主要防禦火力的地方。主堡聖薩爾瓦多擁有最強大的火力與兵力,是防禦領導中心,其他圓堡各司其職,聖米樣堡可偵測可能來自海上的敵人;聖路易士堡除了防阻敵人從八尺門水道進入雞籠港灣外,更是防止原住民從臺灣本島進入和平島的前哨站;位於島上制高點的聖安東堡,屏障整個島上西班牙人的防禦工事,也是西班牙人在戰事失利時,可作為暫時退守的據點。此外,長官官邸、民宅等建築,座落在聖薩爾瓦多與社寮島小山之間的平坦地區,1631年左右,此地約建有30間木造房屋,供殖民地長官與十個已婚的軍官、商務員及其他人居住。1627年,發生淡水原住民首領誘殺西班牙人的事件,1628年,西班牙提督嘉烈紐(D. Antonio Carennio)率領遠征軍進入淡水河河口,經過武力激烈戰鬥之後,讓淡水原住民大為恐慌,因而向西班牙人道歉,並提出和平共處的要求,覬覦淡水一帶豐沛稻米產量的西班牙人遂同意其要求。1628年初開始,西班牙人開始在淡水設置要塞,淡水便成為西班牙人在北臺灣的一處據點。這座聳立在今日淡水河口小山上的要塞,現代人稱為紅毛城,西班牙人取名為「聖道明城」(Santo Domingo)。這個要塞倚山面海,可以眺望整個淡水河口及控制淡水河的進出,是個建構防禦工事的好地方。可能是缺乏石材的關係,淡水的防禦工事是將大木樁深入土中,然後將木樁並聯圍繞而成,木樁底部鋪上土石,還有多門火砲架在上面,要塞使用的建築材料是黏土、蘆葦、竹子和木材,材料雖然簡單,卻成為西班牙人控制淡水河口附近原住民部落的核心。按照荷蘭人Gerbrantsz Black1629年所繪的北臺灣地圖來看,西班牙人除了蓋了一座要塞之外,還在河邊以木頭圈了一處城寨,應付船隻靠岸及搬運補給時的突發狀況,城寨內還有房舍,可能是西班牙駐軍的宿舍、貨倉及火藥庫等。
點閱數416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4
現代農業機械-稻米收割機-資源代表圖
web 現代農業機械-稻米收割機
簡佳琳/台中市 賴厝國小國小4年級
稻米收割機是將收穫作業的收割.篩選.清除雜物.排出稻桿..等作業聯合在一起,一貫作業完成,比起傳統的人工割稻,有效率多了...一大片農田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收割動作...真是太神奇了
點閱數310
下載數28
修改日期:2011-12-06
4-1-1-2-資源代表圖
web 4-1-1-2
江姿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積體電路產業:是園區內最大的產業,主要是生產製造電子零件所需要的晶片IC (integrated circuit 積體電路)。從不同的產品功能,設計不同功能的電子迴路,再依技術的層面製造出不同尺寸的晶圓加以切割成IC,並將之應用的日常生活的電子產品。電腦及周邊產業:主要產品包括電腦主機板、掃描機、數位相機、光碟機、硬碟、燒錄機、印表機、網路傳輸界面、液晶投影機、多媒體喇叭還有各種系統操作、商業應用及遊戲軟體等等。通訊產業:透過各種設備處理傳遞發話者與收話者之間的通訊,包含產品有電訊系統(包括電話機、數據機、交換機)、微波無線通訊系統與半導體等相關元件、光纖系統與元件及衛星通訊系統等項目。光電產業:結合光學與電子的高科技產業,包含電視、電腦螢幕的製造,雷射光源產品例如光碟、全像立體攝影、信用卡防偽功能。精密機械產業:例如全自動的整廠機器人設備,可降低生產線的運作成本,並且達到增加產能的目標。其他如切割、印模、磨整的工具,也是重要的生產項目。生物技術產業:隨著人類基因圖譜的破解,將研發出新的醫藥來改進人類健康、延長壽命。此外,對農業生產技術亦產生重要影響。
點閱數171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6-08
京菜的融合力-資源代表圖
web 京菜的融合力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京菜」的出現,雖然要上朔至明末清初,但當時的京菜仍以山東菜為主流,但是到了清朝,隨著各地官員的入京,京菜逐漸吸收了河南、山西、東北、蒙古、御膳、官府菜的特色,相互融合後逐漸的發展出了獨特的風味。所以稱京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融合體」也不為過。而「京醬」是最具滿漢融合代表性的一種調味料,京醬也就是俗稱的「甜麵醬」。它的由來據說是因為滿人嗜食麵點,在各種宴會與祭典中,皆製作大量的麵點,結束後則賞賜給宮中太監們。但由於麵點數量過多,太監們實在難以消受,就將之存放在大缸中,缸中的甜麵點日子一久後,「甜麵」就發酵成為了「醬」,也就是後來的「甜麵醬」。太監有時就會將甜麵醬當作禮物送給官員,久而久之就被京菜所接受了,京醬肉絲、炸醬麵、醬肘子、烤鴨捲蔥餅,這些代表性的京菜都會用到甜麵醬,或者該說甜麵醬與其他菜系融合後,這才衍生出了京菜,京菜獨特的醬爆的調理方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點閱數2173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0-05-27
加工出口區轉型歷程 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時期(1986-1994)-資源代表圖
web 加工出口區轉型歷程 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時期(1986-1994)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內外情勢分析: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促使台幣升值、放鬆外匯管制;政府實施經濟自由化國際化,促使工業區優惠大幅縮減;服務業的發展造成勞動市場轉移且工資持續上漲,致資金外流至大陸、東南亞。這對企業而言,可獲得低廉工資、享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及與美國貿易特殊的優惠。資金來源:外資顯著降低,但國資、合資比重提高,例如高雄加工區外資比重占48.72%。主要出口產業:電子、紡織成衣、塑膠、金屬用品、機械製品。
點閱數18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