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081
地理-七股漁村樂遊行-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七股漁村樂遊行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台南除了以名勝古蹟聞名,更擁有豐富的漁村風情與民俗文化。此次旅行以七股地區為主軸,帶領旅客深入了解當地漁業的發展與生活樣貌。從安平港的歷史風華到四草港的生態景觀,各具特色的漁港展現出台南多樣的海洋文化與產業面貌。遊客還可搭船遊覽台江內海,欣賞紅樹林、潟湖與濕地等自然地景,體驗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的獨特旅程。這趟旅程不只是觀光,更是一場認識地方漁業、環境與文化資產的學習體驗。透過實地探訪七股地區的漁村、港口與內海生態,不僅能豐富對台灣漁業的理解,也能感受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原住民族的山海世界─孫大川-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原住民族的山海世界─孫大川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孫大川透過自身原住民身分與母親的生命故事,描繪原住民族在歷史洪流中面對文化斷裂所承受的失落與哀傷。他不僅記錄這段族群記憶,更以行動致力於原住民族文化的延續與重建。多年來,他透過創辦原住民文化雜誌、舉辦演講與公共倡議,讓社會重新看見原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堅韌的生命力。他的努力不只是個人對族群認同的表達,更是對歷史正義與文化多元的積極回應。孫大川的故事讓我們從原住民視角出發,重新思考其在臺灣歷史中的地位與角色,也提醒我們:文化保存不是一種浪漫,而是每個世代的責任。他用文字與行動編織出族群記憶的線索,引領我們理解、尊重並珍視多元文化的存在與價值。
點閱數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魚缸裡的自覺─張嘉倫-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魚缸裡的自覺─張嘉倫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媒體在現今社會中具有極大影響力,不僅傳遞訊息,更形塑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然而,媒體的內容其實是經過選擇與立場建構的,可能帶有特定觀點或價值。張嘉倫老師在第一線教育現場深耕十多年,致力於推廣媒體識讀教育。他認為孩子們應該從小就學習辨別資訊真偽,理解媒體如何影響社會認知。透過課堂上的實作與討論,嘉倫老師鼓勵學生成為有思辨能力的閱聽人,懂得質疑、分析與監督,進而共同維護健康的媒體環境。這樣的教育幫助學生在滑世代中建立自覺,成為公民社會中積極參與的成員。
點閱數3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磺港:小小的漁村,不凡的愛-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磺港:小小的漁村,不凡的愛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以訪談與畫面交織的形式,呈現磺港漁村居民對家鄉深厚的情感與守護海洋的決心。影片透過在地長者與漁民的回憶,流露出對這片海域與港口的愛與期待。而在述說情感的同時,也介紹了磺港實踐海洋保育的具體作法——延繩釣技術,這是一種對海洋資源友善、避免過度捕撈的漁法。影片中運用了大量鏡頭捕捉漁村常見的漁具、街景與生活物件,細膩勾勒出磺港生活的純樸與溫度,營造出靜謐卻充滿人情味的氛圍。這不僅是一部描繪地方文化的影片,更傳達出在地人對海洋資源保育的責任與行動力,小漁村裡的不凡愛與信念,令人感動。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擁抱自己的不一樣─桃子A1J-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擁抱自己的不一樣─桃子A1J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桃子A1J是來自越南與台灣的新住民二代,成長歷程中面對著語言差異與文化認同的掙扎。直到大學,她透過音樂創作,將越南語、華語與台語交織融合,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與身份定位。她的音樂不僅是自我表達,更成為文化連結的橋樑,鼓勵更多新住民子女認識並擁抱自己的多元背景。桃子深信,每一種差異都是一種力量,文化融合不是撕裂,而是一場創造之旅。她用創作傳遞多元族群的美,也提醒社會看見並尊重這些來自不同文化交會的聲音。透過音樂,她不僅讓自己發光,也讓更多年輕人從中找到自信與認同,進一步推動社會邁向更理解與包容的未來。她的故事,是一段關於身份、文化與勇敢的詩篇。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舒米恩過去曾對部落文化感到疏離,但隨著時間流轉,他透過創作族語歌曲,逐步重建與原鄉的連結與認同。他不僅回到成長的部落生活,還發起「海邊的孩子」行動,陪伴與關懷在地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同時,他也創辦「阿米斯音樂節」,邀請來自不同地區的族人與音樂人共聚,讓更多人透過音樂接觸與欣賞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土地之美。對舒米恩而言,音樂不只是表達情感的媒介,更是語言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橋樑。他以行動與創作讓原住民族的聲音在社會中被聽見,並將原鄉文化重新帶入當代視野。他的努力展現了身為原住民藝術家的文化責任感,也啟發更多人珍視多元文化,理解族群認同的深刻價值。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9條無障礙/可近性-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9條無障礙/可近性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5-6年級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理解與尊重,本短片特別介紹《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九條「無障礙/可近性」的核心理念。該條文強調所有人應享有平等且無障礙地進入公共設施、交通工具、資訊科技與通訊服務等資源的權利。透過具體案例的呈現與說明,影片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加認識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挑戰,並共同努力打造更友善、包容的生活環境。這也呼應了CRPD的精神──促進所有人在平等尊嚴下參與社會。唯有透過提升大眾的認知與實際作為,才能讓「可近性」成為每一個人都能實際享有的權利與機會。
點閱數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那場喪禮告訴我的事─大師兄-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那場喪禮告訴我的事─大師兄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曾任職於殯儀館的大師兄,長期面對死亡的工作經驗,反而讓他更深刻體悟生命的意義。他走過童年的霸凌與家庭困境,在一次次為逝者與家屬服務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放下傷痛、重新審視人生。他常說:「向死而生」,面對生命終點的同時,也是重新找到活著意義的契機。他不僅走出個人的陰影,更用自身經歷鼓勵他人,用不同角度看待苦難與存在。他的生命故事傳遞出一種信念:選擇如何面對生命,不只是自我轉變的過程,也能啟發他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與方向。死亡不再只是終點,而是成為讓我們學會珍惜與改變的契機。他的經歷讓人明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深深影響他人、成就自我的可能。
點閱數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逆境裡的微光─林立青-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逆境裡的微光─林立青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在社會快速變遷的浪潮中,仍有許多人在生活邊緣掙扎求生。作家林立青長期透過文字與實際行動,關注這些被主流社會忽略的角落。他不只是書寫者,更是實踐者,親身投入協助弱勢族群,陪伴他們透過勞動重新找回尊嚴與希望。不論是清潔人員、送餐員或臨時工,每一份看似微小的努力,都可能是重啟人生的契機。林立青相信,尊嚴來自被理解與參與,透過教育、職訓與長期陪伴,讓人們在困境中逐步建立自信與價值。他的行動提醒我們,社會不應遺落任何一個角落,每個人都有活出光亮的權利。這樣的關懷不只是扶持,更是一種深層的社會實踐,是我們共同建構更溫柔、包容社會的重要力量。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 「用新來傳遞-林桂金」-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 「用新來傳遞-林桂金」
內政部移民署/內政部移民署國小5-6年級
內政部移民署推動的「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提供免費電腦課程,協助新住民提升數位技能,進一步促進社會融入與生活便利。影片中,林桂金女士分享她從零基礎到能夠製作簡報與剪輯影片的學習歷程,展現出驚人的學習動力與逐漸建立的自信心。這項計畫不僅展現政府對新住民的支持與關懷,也體現資訊教育在推動數位平權與強化社會參與方面的重要意義。透過學習,新住民不僅能提升自身能力,也更有信心參與社會與職場。計畫中的「新住民數位資訊e網」平台,提供多元教學資源與實用資訊,讓更多人有機會透過科技實現夢想與自我價值。這是一項融合教育、科技與關懷的行動,為打造更包容、多元與共融的社會奠定基礎。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