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58
與佛教相關的節日-資源代表圖
web與佛教相關的節日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中元節」─原名「盂蘭盆會」,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盂蘭盆」在梵語中是解救倒懸之苦,就是說,舉辦這種法會,可以解救陷於痛苦中的祖先亡靈。據說釋迦牟尼的弟子目蓮,得知亡母在地獄受盡苦難,便向釋迦牟尼請求解救之道。釋迦牟尼叫目蓮在七月十五日這天準備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便可解救亡母免於受苦。魏晉時代的梁武帝首次舉辦「盂蘭盆會」,到了唐代,非常重視此項法會,而一直延續至今,又稱為「中元節」。「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覺悟成佛的日子,據說他在成佛之前曾苦行六年,最後因體力不支倒地,善良的牧女見釋迦牟尼昏倒,就把手邊的雜糧、水果,用泉水熬成粥糜,餵給釋迦牟尼吃下。往後,每到十二月初八日,寺院都會舉行法會,並仿牧女的做法,也熬粥米供佛。由於十二月又稱「臘月」,所以這種粥就叫「臘八粥」,流傳到民間後經過改良調味,添加了許多營養的材料,成為一道可口的點心。
點閱:635
下載:6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資源代表圖
web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斯坦因在今若羌縣的米蘭佛寺遺址上,發現了一些有翼天使的壁畫。壁畫上的人像特徵,類似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地區的居民,這些佛教藝術很明顯的受到希臘藝術的影響,其交流的管道就是絲綢之路。這種藝術風格的東傳,應該是中亞地區一些熟悉羅馬藝術風格和犍陀羅藝術風格的人才,借助佛教,走絲路東來而將此藝術風格交流。隨著絲路的繁榮與佛教的東傳,犍陀羅藝術經由西域進入河西走廊,再傳入中國。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受其風格影響。敦煌的莫高窟彩塑,數量眾多,技藝高超,人物繪得相當生動,風格上繼承了西域佛教雕塑的許多特點,即犍陀羅藝術風格,並在河西、中原一帶的佛像雕塑產生很大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藝術風格亦漸漸與中國藝術融合一起,成為更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點閱:197
下載:2

唐宋時代-資源代表圖
web唐宋時代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主要的路線如下:泉州、廣州->占不勞山(占城東二百里海中)->古笪國(真臘)->奔陀浪(湄公河口)->海硤(新加坡)->羅越(暹羅)->佛逝(室利佛逝,蘇門答臘南部)->訶陵(爪哇)->哥谷羅(蘇門答臘西北境)->婆羅(蘇門答臘北境)->師子國(錫蘭島)->提墥國(印度河口西岸)->提羅盧和國(幼發拉底河河口)->烏刺國(俄波拉)->末羅國(巴斯拉)【至此順風者航行約八十九日】->縛達
點閱:319
下載:3

教學指引-資源代表圖
web教學指引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一)在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你可以看到哪些藝術寶藏呢?(二)請大家分組收集比較中國與西亞的文物交流資料,上台分享報告。
點閱:121
下載:0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資源代表圖
web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由西方沿著絲綢之路長途跋涉而來到東方的旅行家不勝枚舉,馬可波羅 Marco Polo 便是其中一位有名的人物。在中國的元朝為官十七年後,馬可波羅於元貞元年(西元1295年)回到了家鄉威尼斯。他參加了當時威尼斯對熱那亞Genoa的戰爭,因兵敗被俘而被關押了一年。馬可波羅把在亞洲的豐富見聞,說給獄中友人作家魯恩蒂謙Rusticiano聽,魯恩蒂謙把它紀錄下來,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獲釋後繼續經商,於西元1324年七十歲時去世。
點閱:1051
下載:38

儒學-資源代表圖
web儒學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統一新羅時代,王室企圖用儒教的政治理念鞏固專制王權的體制,儒教勢力遂漸能與佛教分庭抗禮。儒學對朝鮮的唐化之影響,具體彰顯於西元六八二年設立國學,後實施讀書三品科的科舉考試制度,學習內容包括論語、孝經、禮記等政策中,顯見中國文化影響。新羅末期赴唐留學生中,通過中國賓貢科考試者五十餘人,其中崔致遠亦享名於中國。
點閱:137
下載:1

中國的主要輸出品 - 絲綢-資源代表圖
web中國的主要輸出品 - 絲綢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絲帛是一種特殊的交易物,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甚至可以代替通貨使用。西元1082年三佛齊國船長,向廣州提舉市舶司孫迥贈龍腦和布。 孫迥向朝廷報告,詔令按捐帛優惠價收購入官庫。西元 1219年,由於進口香藥過多使金銀外流,於是改用絹帛、錦綺與瓷漆之類換貨,反而造成各項絲綢產品,遠銷世界各地。這些色澤艷麗、光滑柔軟的中國絲綢,深受歐美社會人士的喜愛。甚至,中國生產的棉布,也還是十九世紀初英國紳士和法國市民,時髦一市集流行長褲所不可或缺的用料。
點閱:344
下載:0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動物-資源代表圖
web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動物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史書中有很多關於天馬的記載,書中的天馬並非神話傳說,乃是一種西域的優良馬匹,高大雄壯且速度極快。天馬之說應是跟漢武帝有關;據說他曾卜卦,卦文說:「神馬當從西北來」,武帝便積極向西域求馬。西元前105年,烏孫王向武帝求娶公主,願以良馬千匹作為聘禮,武帝十分欣喜。大宛馬即是有名的汗血馬;武帝得知大宛有良馬,派使者帶千金欲與大宛換取良馬,大宛拒絕、殺漢使並奪取其財富。武帝派李廣利出兵征討,獲勝後得三千匹汗血馬。武帝見汗血馬神駿非凡,更勝烏孫馬,因此將烏孫馬改稱西極馬,把天馬的封號給了大宛馬。這些馬匹對改良中原馬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內地養馬業也因此迅速發展。 駱駝:這是西域地區的重要動物;東漢嶺南地區流傳:「少所見,多所怪,見?駝以為馬腫背」。蠹駝指的就是駱駝,是古代絲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駱駝能負重致遠、辨識路途、預測沙漠氣候,古代各國商人把生絲、綢緞、油漆、麻布和皮革裝備,綁在駱駝上,組成浩浩蕩蕩的商隊,來往於絲路上。獅子:據說戰國時代就已傳入,在西漢末的長安城,已經繁衍出成群的獅子。又稱師子,唐代喜以此稱。拂菻狗指的是哈巴狗,約在唐初時傳入。《新唐書》記載:「唐武德七年,高昌王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吋,長尺餘,性甚慧,…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由此可知,中國的哈巴狗是透過高昌而傳入。鴕鳥:鴕鳥在漢代的文獻中已有記錄,據說是從條枝國經安息再傳入中國,當時並不是叫鴕鳥,只稱大鳥或大雀。首次出現鴕鳥之名在唐代,由駱駝比喻而來。明代時把鴕鳥稱駝雞,多從海上傳入中國;鄭和下西洋時在阿丹國「買得駝雞」,就是很好的說明。
點閱:504
下載:0

法顯-流沙中的英雄-資源代表圖
web法顯-流沙中的英雄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東晉安帝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法顯和同學慧景、道整、慧應和慧嵬四人,從長安出發沿著河西走廊經蘭州、張掖、敦煌,西出陽關。在穿越白龍堆沙漠時,進入了此行最艱難危險的一段路程;翻越小雪山時風雪暴起、天寒地凍,同行的慧景禁不住嚴寒而死,法顯撫之悲慟難抑,但是為了完成大願只有揮淚繼續前行。在越過五千二百多公尺高的小雪山後,終於到達了恆河流域的中天竺!法顯此次西行前後凡十五年,帶回的梵文經典甚多,翻譯出六部六十三卷一百多萬字。他寫《佛國記》記述了西行求佛法的經歷,八十六歲時逝世於荊州。法顯不僅體現了堅毅不拔的精神,其經歷見聞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西域文明古國的風土民情。
點閱:277
下載:0

外國傳入之宗教 - 伊斯蘭教-資源代表圖
web外國傳入之宗教 - 伊斯蘭教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穆斯林」是對伊斯蘭教信徒的稱呼,意思是指信仰真主、服從先知的人。信徒服從阿拉的指示,向外去征服不信阿拉的地區,這使得伊斯蘭教的勢力發展得很快,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八世紀初時,大食帝國已控制了中亞布哈拉、撒馬爾罕及花剌子模等地;在西元715年時更達錫爾河,把唐羈縻突厥所設的府州全部納為己有。 大食何時開始與中國政府往來?據《冊府元龜》記載:「永徽二年(西元651年)八月,大食國始遣使朝貢」。此乃官方的記錄,亦有說隋代時大食人已入中國傳佈伊斯蘭教。不論是哪種說法,乃是因進入中國之大食商人,將伊斯蘭教與生活方式傳入所致。
點閱:266
下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