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7,265
優游"字"在-資源代表圖
web 優游"字"在
黃一軒/市立平鎮國中國中7-9年級
藉由鑑賞與表現的課程內容,從觀察日常生活的字形應用導入,透過欣賞國內與國際間字形的樣貌,培養與提升敏銳觀察事物的能力,再引導到文字藝術裡關於書法字體各種書風的藝術類型,以及進階到印刷字體的改良、演變的不同脈絡。接著便以文字存在於生活中的各種形態與應用,呈現文字的意涵與象徵,以及跨領域之間的激盪。
點閱數17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1-02
地景藝術-資源代表圖
web 地景藝術
黃一軒/市立平鎮國中國中9年級
藉由桃園在地環境的地景藝術節,瞭解何謂地景藝術?認識及欣賞地景藝術、水岸空間藝術、老街文化、歷史建築之運用,辨別地景藝術帶給不同場域的意義與影響,進而透過分組討論,以地景藝術的創作概念繪出設計圖稿,再與小組成員們共同創作出地景藝術作品。
點閱數13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1-02
當代藝術的魅力-資源代表圖
web 當代藝術的魅力
黃政耀/市立觀音國中國中7-9年級
透過了解當代藝術中的多元媒材,運用各項美工器材及廢棄回收物做出萬聖節面具。
點閱數1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12-17
情緒百寶箱 (L10演繹人生)-資源代表圖
web 情緒百寶箱 (L10演繹人生)
曾子千/市立永豐高中附設國中國中7-9年級
1. 學生能夠辨識自身情緒及認識著名心理學家保羅·埃克曼之六大基本情緒,並發現他人與自己相異或相同處。2. 培養學生覺察情緒的能力,並透過特定元素(例如: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表演基本技巧去展現。3. 學生能夠提取生活中各情境的情緒,並以自身過往經驗、情緒記憶、想像與模仿等戲劇扮演的方式重新演繹。4. 學生藉由小組合作與發想,培養互助共好的良好精神外,也學習欣賞表演藝術。
點閱數210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4-12-17
圖騰傳之守護神的誕生-資源代表圖
web 圖騰傳之守護神的誕生
羅兆鈞/市立桃園國小國小5-6年級
以美洲原住民圖騰柱(Totem)為發想,讓學生了解早期人類對自然崇拜之文化,喚起學生對於自然之關懷以及跨種族之文化欣賞,並藉由圖騰守護神造型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比例與視覺感受之相互關係,進而提升學生之審美感知。
點閱數17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12-10
藝起成為校園美感偵探-資源代表圖
web 藝起成為校園美感偵探
余采樺/市立大有國中國中7-9年級
利用校園活動培養學生美感
點閱數15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12-06
看見節奏密碼-資源代表圖
web 看見節奏密碼
江雅齡/市立文山國小國小5-6年級
藉由GarageBand「節拍序列器」的節奏色塊,讓學生透過視覺排列圖像感受節奏的脈動,還可以透過分割色塊用數學邏輯計算出正確節奏長度。「節拍序列器」強烈的色彩、多變的組合、豐富的音色增加創作過程的樂趣及成就感,結合說白節奏練習讓學生輕鬆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節奏組合,為全班的演奏做打擊伴奏。自動撥放創作節奏時,聲音與視覺的結合讓學生更有耐心跟著節奏反覆做練習。期待用科技時代的美學創意音樂軟體,讓著學生體驗使用平板電子樂器跟實體樂器在藝術表現上的差異,在視覺及聽覺上帶來多重的感受,讓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更加豐富有趣。
點閱數20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12-03
聲音共和國_創意鑼鼓經-資源代表圖
web 聲音共和國_創意鑼鼓經
陳瑜甄/市立慈文國小國小5-6年級
廟會是台灣的在地文化,人們藉由慶典活動祈求國泰民安、身體健康。鑼鼓經是中國傳統器樂及戲曲裏面常用的打擊樂記譜方法,以中文字的聲音模擬敲擊樂的聲音,紀錄打擊樂的各種不同的演奏方法。結合教育部推動的生生有平板,讓學生除了實際合奏之外,學習用GarageBand進行音樂創作。
點閱數213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12-02
戰爭與人權~國防與防災-資源代表圖
web 戰爭與人權~國防與防災
張曦文/育英國小國小5-6年級
  全民國防教育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強調三大特色,「素養導向」-聯結日常經驗與未來生活;「統整融合」-連結舊課綱,融合與建構為新課綱五大學習向度;「知行合一」災害防救與軍事知能並重。  全民國防是一個國家立足於世界,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全民國防教育要從小做起,透過不同型態的教育內涵、多元及活潑的教學,讓孩子凝聚對國家意識的認同感,建立全民國防的概念,進而確保國家安全,是每個國家所追求的目標。  本教案設計以本土語言歌曲「空襲警報」來引起學生的動機,並透過歌曲的空襲警報聲響來介紹台灣早期處在戰爭的文化,並且學習與戰爭有關的本土語言語詞。  接著結合社會領域,介紹臺灣歷史,以在地軍事公園-八卦山軍事公園及軍機介紹,呼應「空襲警報」中歌詞的「飛凌機飛來的時 盛盛叫是有夠大聲」、「阮厝邊有人未付 去乎彈到腳」等句子中描述的戰爭背景。  然後配合教育部111-115推動雙閱讀政策,同時以繪本及數位讀寫網的多文本與戰爭有關的文章,結合生生平板載具,讓學生自主學習,透過四學的學習模式,慢慢培養學生的雙閱讀素養能力。  之後運用世界人權日教材包-戰爭與人權,讓學生認識戰爭對人權的侵害,激發學生對全民國防的意識與信念,並透過防災物資包的學習單讓學生學習如何應變災害,以提升自己的防災能力。  最後結合補充教材-「救災防災與動員單元-防災救災與動員」,透過生活情境中地震及颱風等災害,讓學生認識災害的類別及應變措施,也知道國軍在災害中,協助重建人民家園的付出與辛勞。
點閱數300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24-11-29
心戰•新戰-資源代表圖
web 心戰•新戰
范佳莉/金城國中國中7-9年級
  臺灣是接受境外假訊息最頻繁的國家,且已連續蟬聯十年冠軍,這也代表著中國對臺灣的「認知作戰」不曾間斷。現今綜觀訊息取得方式的多元,而使得謠言、假資料及假新聞等散播迅速,造成了民眾視聽混淆,如何才能做好訊息的過濾,避免消息來源陌生不明而降低了資訊的真實性,建立「手機滑世代」的學生良好的媒體識讀能力是刻不容緩的教育工作。  從雙乳山坑道和北山播音牆的校外探訪活動中,讓學生實地走訪這些軍事遺跡,想像過去戰爭時代如何在這潮濕、陰暗的坑道底下生活?坑道裡滿滿的精神標語用意何在?戰爭時期國軍如何加強自身軍隊的心理素質,而雙方的「心理戰」是如何在運作?心戰喊話是如何影響大家的認知?心戰喊話播音牆是歷史,但是轉換型態的媒體心戰喊話卻不曾停歇,也轉變成新型的戰爭「新戰」。從現在的角度看聽去北山播音牆的鄧麗君的歌聲,或許很難想像當年的心戰效果,但現在的我們卻像溫水煮青蛙般每天不間斷被各式媒體洗腦,這些混淆捏造之錯假訊息,刻意打擊民眾對國軍、政府的支持及信心,不排除係敵人認知作戰伎倆。研究指出,現代人一天會接收到105,000字的資訊,在如此多元、又無法事事查證的情況下,基於避險的本能,我們常常選擇說服自己相信,而散播是為了預防萬一。在資訊判讀時代,需要摸透的不只是訊息,更是人心。  解嚴迄今30年,年輕一代的國中生對於戰爭無感也存在著對臺灣的認同危機,臺灣目前的認同危機不僅表現於所謂的政治、南北地域差異而已,還有金馬的問題,凝聚臺灣共同體意識要該從年輕一輩開始。建立良好的媒體素養,避免誤入敵人破壞國家安全之圈套。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的台灣!
點閱數293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