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名×地景×族群記憶
點閱數:9 次 下載次數:0 次
地名×地景×族群記憶
web

本教案以「地名X地景X族群記憶」為主題,帶領九年級學生思考地名不只是空間的標示,而是族群文化、歷史記憶與地方感的綜合體。課程設計分三節進行:首先,透過臺史博「母語地名故事」網站與相關地名案例,讓學生觀察不同文字與命名方式如何反映族群文化背景;其次,從臺灣地名變遷的四個主要時期入手,拼湊加蚋仔、萬華等實例,理解地名隨統治權更迭而被覆蓋、轉譯的脈絡;最後,結合臺史博「我走.我尋:當代原住民族的移動記事」線上展,搭配小組學習單,讓學生認識原住民族近年恢復傳統地名的運動,並思索保留或重現傳統地名的文化意義。
資訊

著作權所有,僅供教育使用
教材
領域:社會領域-地理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地Ca-Ⅳ-3 聚落地名的命名與環境、族群文化的關係。
學習表現:社1b-Ⅳ-1 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領域:社會領域-歷史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歷Ea-Ⅳ-1 殖民統治體制的建立。
學習表現:社3b-Ⅳ-3 使用文字、照片、圖表、數據、地圖、年表、言語等多種方式,呈現並解釋探究結果。
地1b-Ⅳ-1 解析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相互關係。
社2a-Ⅳ-2 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及其脈絡,發展本土意識與在地關懷。
領域:社會領域-公民與社會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公Ba-Ⅳ-2 在原住民族社會中,部落的意義與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
學習表現:社2b-Ⅳ-2 尊重不同群體文化的差異性,並欣賞其文化之美。
原住民族教育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2025-10-23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