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起,隨著中日戰爭爆發,日治政府開始在台灣推動大規模防空設施建設。特別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台灣總督府將防空設施列為軍事重點。作為重要軍事港口與日本人聚居城市,基隆港成為盟軍空襲的主要目標,自1944年起經歷了超過五十次空襲,特別是1945年6月的基隆大空襲造成巨大破壞。基隆因特殊的山城地形,防空洞多沿山開鑿,與台灣其他城市半地下或掩體式防空設施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地形利用,使得基隆現存防空洞密度全台最高,且較能保存至今。防空洞最初作為緊急避難用途,光復後因管理疏漏,多數荒廢或受損。歷經1950至1960年代多次整修與增建,雖曾一度恢復使用,但隨著戰爭結束、動員戡亂時期終結,防空洞功能日漸式微。今日的防空洞,多成為封閉遺址或零星轉作民間用途。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f-Ⅲ-2 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學習表現: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