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再造歷史現場-家屋修復過程
佳心Istasipal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自卓溪鄉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即可抵達,「佳心舊社Istasipal家屋修復工作」委由臺東大學執行,邀請參與過地景修復試作計畫培訓的族人一同參與,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這棟傳統石板屋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修復前的家屋遺跡,僅餘3面傾圮的石牆、屋內2個三石灶、室內葬及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 布農族石板屋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此次計畫不只修復石板屋,也整理家屋周邊的2塊耕地及採用生態工法和布農族人的方式手作步道,逐步再現佳心舊部落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地景,並同步紀錄相應的儀式和祭儀,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除是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文化與建築工法的新起點,更是具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自計畫起始日至今已執行了31次家屋維護工作紀錄,執行日期從2021年9月13日直到2022年11月15日共有62週,因此要執行31次的維護管理。 維護重點主要為視察屋內人字木結構水漬檢查、隔間木構建築蟲腐蝕檢查、家屋周遭環境清理與營地設施檢查。由固定工班進行兩週一次的維護工作,包括巡查及紀錄、室內煙燻木購屋架以及環境整理。若遇天災或人為破壞情形,進行緊急處理。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教育部委辦計畫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a-Ⅱ-1 居住地方的環境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Ca-Ⅲ-2 土地利用反映過去和現在的環境變遷,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歷Cb-Ⅳ-1 原住民族社會及其變化。
Ca-Ⅲ-2 土地利用反映過去和現在的環境變遷,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歷Cb-Ⅳ-1 原住民族社會及其變化。
學習表現
1a-Ⅱ-3 舉例說明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或變遷現象。
3b-Ⅲ-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社會議題的相關資料,並兼顧不同觀點或意見。
社1a-Ⅳ-1 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的關係。
3b-Ⅲ-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社會議題的相關資料,並兼顧不同觀點或意見。
社1a-Ⅳ-1 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的關係。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4-08-12
點閱數:102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