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透過聲音讓顆粒在透明管中產生振動來觀察聲波的現象,這就是「音波管」實驗。探討產生波形的因素包含:不同振動顆粒、聲音來源的選擇、顆粒在管子中的多寡,在多次的實驗後,我們發現能成功產生波形的條件是:1.管子裝入輕巧的0.1cm小保麗龍球;2.使用喇叭當作聲音來源;3.填裝適量容積的保麗龍球可形成明顯的波形。再來研究音波管內影響波形變化,我們發現:1.音量越大時顆粒振動明顯,實際測量波峰高度比較後確實符合分貝越大振幅越高;2.轉換不同音高頻率時,利用公式算出理論值的波長與我們測量音波管內的波長做比較,發現在440Hz的狀況下兩種音波管與理論值的誤差最小。
資訊
領域:自然科學領域-理化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INe-Ⅲ-6 聲音有大小、高低與音色等不同性質,生活中聲音有樂音與噪音之分,噪音可以防治。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