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崇林計時神器
點閱數:105 次 下載次數:5 次
崇林計時神器
web
四季、竿影、日晷

本課程涵蓋自然領域、藝術領域及科技領域,自然領域課程以天文課程為主軸,以PBL為學習模式,讓學生了解四季太陽的方位、角度與竿影的關係,並以日晷軟體探討日晷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藝術領域以日晷藝術為主,藉由設計日晷將美學藝術融入日晷創作中。最後,由科技領域以3D將晷針建模及列印完成。 崇林國中的建築師為設計北投圖書館的建築師張清華女士,建築物設計走向為普通教室採東西走向,專科教室及辦公室採南北走向。在普通教室,冬季的早晨和黃昏教室南邊的窗戶就要拉上窗簾,以免第一排的同學接受日曬。原本對太陽與地球的關係,只有在課本所提到,太陽四季在天空中的運行軌道,經過對日晷原理的探討與設計後,發現原來不同地點的同一時間,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不同,因此不同地點的水平式日晷和垂直式日晷也不同。透過日晷設計的導入,將STEAM的觀念在天文課程中實踐。 運用所學設計屬於崇林國中的水平式及垂直式日晷,讓古人智慧穿越時空與現代科技結合打造屬於崇林的計時神器。 1.學生運用stellar軟體模擬太陽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運行的軌跡,以學習四季太陽角度與竿影的關係。 2.學生學習真太陽日與平太陽日的差異、均時差、時區等概念,並運用shadows軟體,並由此軟體產生日晷模型並了解日晷的用法。 3.學生蒐集各地日晷資料,設計屬於崇林國中的水平式日晷及垂直式日晷的盤面和晷針。 4.學生學習利用3D列印製作日晷晷針。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活動
主動式
環境教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019-12-25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7.png (2.16MB)
8.jpg (110.51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