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10台北雙年展
藝術雙年展與其他一般展演的差異到底為何?有些人認為雙年展僅僅是個簡單的公式:“eflux廣告+(預算×展出空間÷藝術家人數)”。但有些人認為雙年展的重要性在於藝術可能性,營造出不明確的暫時情境,讓藝術意義重新生產。以後者的概念作為前提,2010台北雙年展發展下列概念,重新架構傳統雙年展形式:
2010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們在展演過程中會有更大更多的介入。除了展出新作之外,藝術家將發揮他們多面向的才能, 如教育、社會行動、田野調查、工作坊、甚至共同策展。在接下來幾個月,藝術家共同決議台北雙年展的面貌。
2010台北雙年展從以往歷屆雙年展計畫發展檢驗雙年展本身的歷史機制。我們將邀請過去參展藝術家批判的回應其作品,企圖呈現台北雙年展縱向及橫向的歷史及在地關照。
台北雙年展包含多元的展演計畫,以限地製作、新作、過程性作品、及論述空間生產等等不同方式展開展演現實。
2010台北雙年展以複合的時間感呈現事件式的展演活動,並且讓展覽的效用能在閉幕之後繼續延續,發展持續發酵的有效性的行動及展演計畫。
為了讓藝術生產及其基底能在城市中產生串聯效應,台北多處獨立藝術空間及組織將與雙年展合作各種不同的計畫、展演、事件及行動。
呼應實驗性策展概念,邀請批判性的專業人士參與「人造衛星計畫」, 並積極回應雙年展本身的問題,並在展演間產生深度之介入活動。
因為「藝術的生產狀態」就是原本雙年展就應該處理及因應的問題,2010台北雙年展將不會有任何制式的展覽標題。如果雙年展不同的美學及政治的標題讓各個雙年展有所殊異;那麼,我們所關心的是:雙年展本身更精確更有效的模式?畢竟,一般雙年展的目標可以利用別的方式更有效解決,例如:城市行銷、專業社群的培植、社會行動的訴求等, 可是一般雙年展在這方面的成果相當令人失望。這說明了雙年展的‘工具性’在當代的失效,更別說其藝術是否能產生任何效用。2010台北雙年展正是從反思雙年展本身作為契機的實驗。
授權資訊
著作權所有,僅供教育使用
作者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藝術領域-藝術
學習階段
國小5-6年級(三)
領域
藝術領域-藝術生活
學習階段
國中7-9年級(四)
更新時間
2022-03-27
點閱數:253
下載數:0
點讚數:1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