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Emmelichthys struhsakeri (史氏諧魚)
學名:Emmelichthys struhsakeri(史氏諧魚)
俗名:史氏諧魚、紅鰱魚、紅肉欉仔、紅臭魚(臺東)
棲息深度:50 - 400公尺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圓柱形;頭中等大,頭背部平坦。吻部圓突。眼約與吻同長;眼眶間隔寬。口端位;僅下頜齒前緣具一列齒。鰓蓋骨後緣具二枚扁平棘。體被中等大櫛鱗,頭部除了吻前緣、鼻孔前緣、眼框外緣及下頜腹面中央處無鱗外,皆被小櫛鱗;側線完全而平直;側線與臀鰭起點間鱗列數為15。尾柄無隆起脊。背鰭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深刻,且有2-3枚游離之硬棘;背鰭與臀鰭軟條部末端鰭條略延長,而基底具鱗鞘,幾蓋住末端鰭條;胸鰭近腹面,基部具腋鱗;尾鰭深叉。體背紫紅而帶黃色澤,腹面銀白帶淡紅色澤。胸鰭及尾鰭紅色;背鰭淡紅色;其餘各鰭為淡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較深之大陸棚邊坡岩礁區海域。生態習性目前不是很清楚。
地理分佈: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包括日本南部、中國東海、澳洲及夏威夷等海域。臺灣以東北部岩礁海域為主。
漁業利用:偶以延繩釣或底拖網捕獲,或由深海一支釣釣獲。產量不大,較無經濟價值。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0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