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Cephalopholis urodeta (尾紋九刺鮨)
學名:Cephalopholis urodeta(尾紋九刺鮨)
俗名:尾紋九棘鱸、霓鱠、過魚、石斑、珠鱠、紅朱鱠(臺東)、白尾朱鱠(澎湖)
棲息深度:1 - 50公尺
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7-3.3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頜稍能活動,可向前伸出,末端延伸之眼後緣之下方;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下頜內側齒尖銳,排列不規則,可向內倒狀;鋤骨和腭骨具絨毛狀齒。前鰓蓋緣圓,具微鋸齒緣平滑;下鰓蓋及間鰓蓋平滑。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4-68;縱列鱗數88-108。背鰭連續,有硬棘IX枚,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約略等長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深紅色至紅褐色,後方較暗;頭部具許多細小橘紅色點及不規則之紅褐色斑馭;體側有時具細小淡斑及6條不顯著之不規則橫帶。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具許多細小橘紅色點及鰭膜具橘色緣;腹鰭橘紅色且具藍色緣;尾鰭具2條淡色斜帶,斜帶間具許多淡色斑點,斜帶外為紅色而具白色緣。
棲所生態:棲息於水深1-60公尺左右潟湖礁石區及淺外礁斜坡處等之海域。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法屬玻里尼亞,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大堡礁。臺灣西部、東部、南部、小琉球、澎湖及蘭嶼等沿岸均有產。
漁業利用:中小型石斑魚,不是主要經濟性魚種。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拖網或魚槍捕獲。臺灣大多以一支釣捕獲,產量不少。食用及觀賞兼具,一般以煮湯食之,味道佳,肉質鮮美。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0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