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egalecus russelii (勒氏皇帶魚)
學名:Regalecus russelii(勒氏皇帶魚)
俗名:勒氏皇帶魚、皇帶魚、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鯡魚王、地震魚、皇帝魚(嘉義)
棲息深度:20 - 1000公尺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帶狀,甚側扁,前部較高,向後漸細窄;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17-24倍。頭小,眼上方之頭背部陡直。體平滑,裸露無鱗,但具有由鱗片特化之突起。上下頜無齒。鰓耙數47-60。背鰭基底長,起始於眼上方,前方3-6鰭條延長呈冠狀,由鰭膜所連結(第一冠),後有單一分離延長鰭條(第二冠),肛門前背鰭鰭條少於82,完整標本全部鰭條333-371。無臀鰭;腹鰭僅一延長如絲之軟條,其上具多個膜狀突出物;尾鰭退化。腹部脊錐骨數34-37。體銀白色,體側具許多個大小不一之暗斑。近期研究指出本屬兩種,勒氏皇帶魚與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兩者主要差異在於後者第一冠具6-8延長鰭條,第二冠具5-11分離且延長之鰭條,肛門前鰭條90-120,總背鰭鰭條414-449,腹部脊椎骨45-56,以及具有33-47鰓耙。(何宣慶 2013/01)
棲所生態:大洋性中層巡游魚類,偶出現於近海及沿岸,生態習性不清楚。其棲息深度約由表層至1000公尺之間,一般在200公尺以上,繁殖季節及幼魚期時會巡游至表層。主要攝食磷蝦(浮游性甲殼動物)、小型魚類及烏賊等。皇帶魚又有地震魚之稱,因為漁民認為牠常於地震過後出現,是否受地震時海底擾動所驚嚇而游到淺海處仍須查證。是現今硬骨魚類中體長最長的魚種,最大體長可達8公尺左右。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臺灣發現於北部、東部、東北部及西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罕見魚種。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55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