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lectropomus laevis (橫斑刺鰓鮨)
學名:Plectropomus laevis(橫斑刺鰓鮨)
俗名:黑鞍鰓棘鱸、豹鱠、過魚、雜星斑、黑條
棲息深度:4 - 100公尺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碩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3.9倍。頭中大。口大;下頜側邊具小犬齒。鰓耙數8-9+15,隨成長而漸退化。前鰓蓋骨邊緣圓形,具3根棘,唯埋入皮下,下緣稍具鋸齒;鰓蓋骨具3扁平棘,上下二棘被皮膚覆蓋。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數83-97。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鰭棘部明顯短於軟條部,具硬棘VIII,軟條10-12;臀鰭硬棘III枚,細弱而可動,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遠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鰭條 17-18;尾鰭內凹形。兩種色相,體具五條黑色橫帶;或有甚多小藍點散在,橫帶有或無。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礁區,亦常出現於水道及外礁斜坡。生性兇猛,極為貪食,以魚類為主要食物,偶捕食甲殼類。繁殖期時會迴游短距離而聚集於1-2個礁區產卵;為浮性卵。幼魚底棲性,警覺性高,主要棲息於珊瑚碎屑堆。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南部、東北部及綠島海域均有。
漁業利用:常見之食用魚,一般漁法以一支釣,魚槍或設魚籠等捕獲。清蒸、煮湯或紅燒皆味美。因食物鰱之故,可能含有熱帶海魚毒。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81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