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Carassius cuvieri (高身鯽)
學名:Carassius cuvieri(高身鯽)
俗名:日本鯽、日本鯽、高身鯽、鯽仔、屈氏鯽
棲息深度:0 - 20公尺
形態特徵: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輪廓明顯隆起,尾柄寬;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略短。吻圓鈍而無鬚。口呈弧形,斜向下方,唇較厚。咽頭齒1列,齒式4-4。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鰓耙數100-120。體被中大型圓鱗;側線完全,前部微向下彎,後部直走延伸達尾部中央,側線鱗數29-33。背鰭基部較長,鰭條IV+15-18;臀鰭鰭條III+4-5;背鰭第IV根與臀鰭第III根硬棘後緣有鋸齒。體背銀灰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灰白色。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水流較緩或水草雜生的河川中下游、野塘或是水庫等最多。本種魚適應力強,野外生長快速。為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浮游動物為主食,成魚則以植物碎片、藻類、腐殖質或底棲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佈:原產於日本淡水域,後引進臺灣。但目前在台灣野外水域並不常見。
漁業利用:大眾化之食用魚,煎、烤、炸、紅燒及糖醋皆宜。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73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