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Xiphias gladius (劍旗魚)
學名:Xiphias gladius(劍旗魚)
俗名:劍魚、旗魚舅、丁挽舅、劍魚、大目旗魚、丁挽舅旗魚
棲息深度:0 - 650公尺
形態特徵:體短壯,尾柄細,平扁,每側具一發達的中央隆起脊,無其它小隆起脊。吻部向前延長為扁而尖銳之劍狀突出。眼大。齒細小,隨著成長而逐漸消失,成魚則不具頜齒。無鰓耙。第一背鰭基底短,與第二背鰭分離甚遠;胸鰭低位;無腹鰭;尾鰭深分叉而有力,尾柄末端上下具深凹。體背及體側呈黑褐色,體腹側呈淡褐色。第一背鰭鰭膜暗褐色;餘鰭褐色或暗褐色。
棲所生態:大洋性中上層洄游魚種,有季節性越冬洄游,一般相信生活於13℃-27℃之暖水域,但亦發現其耐溫性佳。偶然可發現於水溫5℃-10℃之間之冷水域。通常獨游以追逐鯖、飛魚、鱰等魚類為食。活動範圍很廣,從表層到海底幾百公尺都有,在臺灣東部流經的黑潮海域內很多。通常在夏天8-9月產卵。
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溫熱帶海域,有時也出現於冷水域。臺灣各地均有產,尤以東部產量最豐。
漁業利用:重要之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大約在35,000-42,000公噸。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或定置網捕獲,有些地區以圍網或流刺網法。一般以煮湯或製成罐頭食之,有些地區作味噌魚,味道不錯。亦是遊釣魚種,通常3-4月及7-12月較常釣到。
IUCN 瀕危狀態:瀕危(EN)A1bd1996-08-01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189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