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釉燒是陶瓷製作的關鍵性步驟,唐三彩自然也不例外。但這個步驟可分兩方面來討論,首先是配釉,其次才是燒成氣氛與火侯。在配釉方面,必須要了解:釉與彩是兩回事的。因為釉通常指的僅是表面那層玻璃質料,彩才是釉上其他金屬元素的呈色。就唐三彩而言,它的釉通常是鉛釉,含鉛量且幾近百分之七十,而且在上釉前常會在素坯上敷上一層化粧土,用來襯托其他的色彩。這類釉的優點是:降低釉面的表面張力,增加釉的伸張量、加寬成熟火度,使火溫的控制,變得相當簡單。而在色彩的配製上,變化就複雜多了,唐三彩的色釉,主要化學成份是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矽、三氧化三鐵、氧化鈣、氧化鉀、氧化鎂、氧化鉛、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銻等不下十餘種之多,而且同一種釉色,會因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改變呈色劑與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量比例。單純的氧化銅可燒出綠色,單純的氧化鈷可燒出藍色,單純的氧化鐵可燒出黃褐色,但從這些基本色調,又可以配出許多中間色,如黃色可由淺黃、深黃、粟黃到淺褐、深褐,綠色可由淡綠、翠綠到深綠、墨綠,再配上白色和藍色,混合色的範圍幾乎已無極限,所以唐三彩之被形容為瑰麗多彩,的確是名符其實。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