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動物莊園
如何進行教學?是照本宣科按照順序,在既有的課程結構下把課程上完就好呢?還是應該留給師生更多空間,天馬行空的發揮想像與創造力,去主動參與發現事物背後的真相,共享體驗建構知識的樂趣?可惜的是,後者的教學理念雖被倡導,然而往往淪為廉價改革口號!學校體制中要落實,談何容易。 首先的困難是環境如何營造?誰要去做?為何而做?如何做?跟誰一起做?如何做的出色?時間在哪裡?經費如何來?如何不斷規劃尋找可能性?如何解決問題?如何爭取學校的支援?獲得社區與家長的支持呢?然而,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成敗責任與問題解決的任務大部分工作都必須由發起者承擔,這樣想一想就知道很少人願意做?身居要職的行政人員都已被現實例行事務所制約,散兵游勇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畢竟很少人願意做對自己無利益的事,甚至是有風險的事。 這樣說來該不該做呢?我想還是應該做?從教育的價值而言,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教學環境,讓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不再只是單向傳輸,打破學習場域只是侷限於教室(或電腦教室),還是必需從環境的改善根本著手,才能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師生共享學習的樂趣。 除了環境之外,教學者必須從(重)心(新)下手,不斷省思教學的本質。學習一定要老師教嗎?學生不可以教老師嗎?學生可以自己學嗎?如何營造同儕學習的環境?老師教太多學生會不會變笨?老師是不是缺乏耐心,好為人師呢? 本課程設計,與其說是設計(主觀),倒不如將之視為,分散的智慧共享、集體創作的課程探索之旅。因此,以融入為主軸,發起者(教師)只是一個邀請者,強調參與者與環境(動植物與人)的對話,讓參與者從中體驗與發現,達成環境再造、深化自然科學習成效,及生命教育的潛移默化的理想。因此,在教學影片的呈現上自由而隨性,如浣熊爬樹中對話為小女(3歲)與幼稚園大班哥哥的對話(喂 哥哥 我想要用樹葉包泥土給浣熊吃),大部分時間找不到老師(隱身幕後)就不足為怪。事實上,看到老師(我)我也覺得很奇怪(個人喜好),因此,大部分的重點影片取自日常融入的點點滴滴與協同教學影片,教學示範影片事實上就是過程紀錄片,也可以是視聽者思考的素材。 成效上,個人認為比傳統方式更優(可從學生學習心得、表現、反應與學校動物照顧風潮得知)。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大致分為三大主軸,九大細目: 一、環境教育 1.動物莊園融入環境教育 2.教育革新,打造志學牧場 3.環境(動物、植物與空間)人需不斷在實踐中對話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 1.動物莊園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2.情境學習~營造學習環境 3.做中學~帶得走的能力 4.問題解決~師生一起解決問題 三、生命教育 1.動物莊園融入生命教育 2.透過動物(生老病死)體驗生命達成生命教育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自然科學領域-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更新時間
2023-09-25
點閱數:481
下載數:55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