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我國長期在傳統聯招的一元化標準下,文憑主義掛帥,升學主義氾濫,「考試領導教學」成為入學制度所產生的怪異現象。大學聯招雖曾經歷變革,但基本架構並未改變,在教改浪潮推動下,1996年行政院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試圖打開『新視窗』,藉以暢通升學管道,強調透過推動多元入學制度,緩和學生升學壓力,引導學校教學正常化。所謂「多元入學方案」,是多年來大學入學改革的整合方案。入學方式包括「考試分發入學制」和「甄選入學制」,前者替代傳統的大學聯招,後者則有學校推薦入學與自由申請入學兩種管道。在「甄選入學制」部分,採用兩階段作業,第一階段先利用學科能力測驗作為初步篩選學生進入第二階段之用,由各大學校系自訂檢定、採計或參酌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之方式;第二階段則由各大學校系自辦審查或甄試。2002年「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正式實施,歷時48年「一試定終生」的大學聯招正式走入歷史。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初期,雖然符合「多元智能」及「把每個學生帶上來」的理念,但就教學正常化與抒解升學壓力的效果仍屬有限。例如:多次考試機會帶來財力與人力的負擔、考甄作業影響高中教學與學習的正常化、口試與面試未盡公平客觀等。由於受到傳統升學主義與過渡追逐明星大學的影響,即使實施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仍須家長觀念的配合,才有可能達成減緩升學壓力的目標。隨著社會多元開放,未來大學入學考試不可能恢復聯考,但仍須技術層面的調整,使其更為公平與客觀。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20
下載數:5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9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