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除了美商、英商外,西方各國對於中國航運利益的角逐,少有缺席,包括東方新興的日本,也加入掠奪的行伍。1875年,日本最大的輪船公司郵便汽船三菱會社,取得日本國內的壟斷特權後,在日本政府輔以每年15萬元的補助,開闢了從橫濱經神戶、長崎到上海的航線,後來並擊退其他外商,獨佔這條航線。到了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在華的輪運勢力,急驟擴充,先有日郵、大阪,後有湖南、大東以及日清等輪船公司的設立。20世紀初期,列強在華的航運勢力之間展開了尖銳的角力,至於在華日輪的擴張,漸打破英商的獨佔,形成英、日分霸中國航運業的局面。從1871年起,俄國商人在俄國政府的扶持下,積極壟斷黑龍江的航運,到了1896年,俄國在黑龍江已有大輪船55艘、小輪船73艘,載運量達1萬5000餘噸,完全霸占了黑龍江的航運。德商早在1871年就投入中國航運業,初期主要經營從上海到漢堡等遠洋航線。後來陸續開闢其他航線,其中以上海、廣州的定期航運勢力最為鞏固。1877年,西班牙也有輪船定期航行於?門和馬尼拉之間。從1840?1890年代的上半期,先後總計有50家以上的外國洋行投入中國航運事業,組織過16家輪船公司,25家的外國遠洋輪船公司開闢與中國的遠洋航線。到1890年代上半葉,仍有7家外國輪船公司與10餘家洋行從事沿海和內河的航運經營,輪船約180多艘,滿布於宜昌以下的長江、珠江下游、黑龍江和沿海。中國航運飽受列強的侵奪,歷經美商的獨霸,繼由英商壟斷,日本也成新興的後起之秀。此外,一些外國航運公司分別壟斷特定區域的航運,例如珠江下游掌控於省港澳輪船公司,遠洋輪船公司亦佔據中國通往外洋的各條航線,使中國自身輪運事業的發展困難重重。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25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