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黃帝神話的流傳與 「炎黃子孫」的美好想像
「炎黃子孫」是晚清中國國族建構下中國知識份子再次集體想像的產物,以選擇、塑造民族的始祖,呼應國族建構、凝聚國族認同,「黃帝後裔」、「炎黃子孫」成為近代中國美好的國族想像,以一個「英雄祖先」為起始,將黃帝與每一個中國人繫上血緣關係,重新集體回憶黃帝,並賦予新的意義,以創建中華民族。辛亥革命前的十幾年,中國各大報章雜誌處處可見黃帝的各類論述,例如將黃帝事蹟作為歌謠以供兒童唱誦,一時「炎黃子孫」、「軒轅世冑」的說法風行草偃;又如光緒三十四年(1908)同盟會人士在東京遙祭黃帝陵寢,說到:「是我皇祖在天之靈」,默默保佑革命事業。即使民國成立,黃帝神話依然在流傳,黃帝早已是「國統」的象徵。民國二十四年(1935),中國國民黨致祭「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之靈」,民國二十六(1937)中共的陝西蘇維埃政府則代表蘇區人民致祭黃陵,也說:「赫赫始祖,吾華肇造。」到了今天,各地華人的日常生活、自我意識,依然有「炎黃子孫」這樣的重要組成要素,例如錢穆肯定「我們自稱炎黃子孫,是很有道理的。」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10
下載數:5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73.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