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張謇的大生紗廠
1895年,張謇受兩江總督張之洞委派以「總理通海一帶商務」名,開始籌畫在南通創設紗廠,但集資過程頗為曲折。1897年,張謇承領江蘇商務局擱置在上海的進口英國紡紗機及棉紗,折價規銀25萬兩;另集商股25萬兩,實收19.51萬兩,名為官商合辦,但實際官方並不派員參與廠務。1898年紗廠在南通唐家閘動工興建,至1899年始建成並開車生產,後因需擴增他廠改稱大生一廠。1907年在啟東建分廠,稱大生二廠。1921年在海門建大生三廠,1923年在南通城南建成大生副廠,四廠計有資本708.4萬兩,織布機1342台,以生產20支以下棉紗和白棉布為主。張謇在發展紡織工業的同時,也在南通興辦其他實業,進行多項建設,發展交通、貿易、金融等事業,又集資組成墾殖公司,開墾江蘇北部沿海灘地,推廣植棉。大生紗廠最初原為50萬餘兩資本的小廠,僅能賣紗買花,自轉度日,但大生設廠於棉產最優、銷紗最富的地區,因而降低收棉成本,銷售量亦較他廠具備優勢,又因棉布供過於求,棉紗則是供不應求,因此不致受洋貨與外資過份壓迫,在管理方面也多求改進。因此,至開車以來至1913年止,獲利優厚。十五年內扣除需分派之官利,尚有純利3398008.09兩,是以大生紗廠得藉此資本增加設備,闊充分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中國唯一成功的紗廠。至1922年,始因國際間經濟情勢與社會環境更迭,紗廠開始轉盈為虧,因大量負債無力償還,於1925年由債權人上海的金融資本組成的銀行團接辦。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70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52.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