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語言同化政策與社會領導階層
日人治臺以逐步強化的同化政策為其統治方針,因此,歷任總督的施政方針由標榜「無方針主義」進而明揭「同化主義」,由揭櫫「內地延長主義」進而強調「皇民化政策」。為貫徹此一政策,日人講求各種措施,藉求改變臺人的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及社會組織,其中,以「國語普及」最為重要,被總督府視為同化的根本。1898年7月,總督府頒布「臺灣公學校令」,正式確立「國語普及」教育政策,以公學校作為推廣日語中心,惟成效有限,未能在短期內普遍為社會接受,不得不另覓公學校教育以外的途徑為輔助。1910年代,臺灣社會正逐漸掀起放足斷髮熱潮,於是各廳長紛紛因勢利用,慫恿地方紳商名流、參事、區長、保正、甲長等地方領導人物,出面倡組風俗改良會、同風會、敦風會、敦俗會、矯風會等所謂「社會教化團體」以推波助瀾,目的在於振興德教、融合臺日、改革風俗、推廣日語等,以促進臺人之同化。一時之間,各地推廣日語設施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雖然未必是社會領導階層主動倡設,但其不但出任領導,亦負擔經費甚至參與教學工作,日人亦積極鼓勵社會領導階層身先倡率,以學習日語為當務之急。1914年,各地進而有「風俗改良會」之成立,倡導變革舊俗,於是再度掀起放足斷髮熱潮。翌年四月,總督府趁勢利用,通令各廳長將禁止纏足及解纏事項附加在保甲規約中,正式利用保甲制度全面推動放足斷髮運動。在警察監督下,區長、保正、甲長、壯丁團員等逐戶實查未斷未解人數,限期實施斷髮解纏,或舉辦集體斷髮放足大會、慶祝會或紀念會,以鼓動風潮和掀起高潮,並以是年6月17日為最後期限。為達徹底放足斷髮之目的,總督府進而於6月17日鼓勵各廳紳商名流組織「風俗改良會」,以促使放足斷髮更收速效,作為「始政二十周年紀念事業」之一。1918年6月,明石元二郎就任總督後,明揭以同化主義為施政方針。翌年,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進而標榜「內地延長主義」,以徹底普及日語為最大目標,各市、街、庄等公共團體進而編列經費,直接開辦或補助民間團體的推廣日語設施,1920年代初期,全臺各地已普遍有「國語練習會」之設置,且一時略呈蓬勃氣象。然而此階段雖然地方官廳雖然慫恿社會領導階層出面倡組社教團體,以推動或鼓勵其率先學日語,但仍有不少人態度不甚積極,原因在於此時期臺灣社會對於學習日語仍欠缺自發性的「必要感」,致使向來推廣日語的作法徒流於強制,未引起社會領導階層和一般大眾熱烈的迴響,尤有甚者,另有「反國語運動」之勃興。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92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32.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