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民族文學的發展
印刷術出現以前,已有民族文學,但印刷術對民族文學的發展影響極?深遠。文藝復興起初的數十年間,由於歐洲學者醉心於研讀古希臘和古拉丁文的著作,喜歡用典雅的古拉丁文來寫作,對於拉丁文文學系統自然有好的影響,但對於方言文學系統就有不利的影響,原來當時有不少對古典文學研究淵博學者們,在崇拜古典文學的心理下,大都將方言文學當作鄙野產物。但推動古典文學中,卻面一個學術文化的基本問題,當人文主義學者用古拉丁文寫出不少典雅詩文後,一般人卻無法欣賞了解,一般大眾需要的是以通俗方言寫出來的作品,尤其是到了1450年印刷業興起後,出版商為了順應大眾需求,歡迎用方言創作的文學作品。在此情勢下,不少博學的人文主義者逐漸放棄原有鄙視方言的心裡,轉而用方言從事創作,於是義大利的方言文學興起,當時有不少名著產生。這樣的歷程在義大利以外的地區也正在發生,許多方言文作品陸續出現,像是西班牙塞凡提(Cervantes)所著的唐吉科德傳(Don Quixote),用活潑幽默的筆法對沒落騎士極盡嘲諷;英國喬叟(Chaucer)著有坎特伯里故事(Cantebury Tales)、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所寫的劇本都很有名。文藝復興後期,因各國方言文學名著不斷產生,方言文學就逐漸取代拉丁文學的地位,成為歐洲文學主流。各國方言文學以本國歷史或民族英雄事蹟來做為寫作題材,不僅可提高愛國情操,也具有統一國內語言文字的功能。例如,義大利各地原有不同方言文字,南北人民之間隔閡,但自從但丁以佛羅倫斯方言創作《神曲》,薄伽丘寫成《十日談》,馬基維利寫成《君王論》,佛羅倫斯方言成為義大利的共同語言,原受人鄙視的方言文學轉變成受人尊敬的「國語文學」(National Literature)。出版商為了滿足各地方的市場需求,當然樂於推廣方言的新用途,用來印製書籍。歐洲各國國語文學興起,與民族國家興起約略為同時,各民族國家的國王為了加強內部團結的力量,統一本國的語言文字;此外,為了培養國民的愛國心,提高民族精神,大多竭力提倡國語文學寫作。民族語言扶正為官方語言的過程,首見於義大利,但法國的改革,則最值得一提。法國歷年來幾位國王都以促進國家統一為政策,1539年,更宣告法語成為各級法院的官方語言,多數的在位者都認為,支持和鼓勵譯者翻譯古文或外語,有利於鞏固本國語言,像是法王路易十二世和法蘭西斯一世。大學裡教授們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除了改用本國與來講授各種課程外,還編定本國語文的文法與字典等,又將古典著作翻譯成本國文,讓一般人更容易閱讀,這種情形與文藝復興起初期狂熱研讀古希臘文、古拉丁文的情形完全相反,因此把16世紀末當作文藝復興時代的結束。因印刷術與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聖經翻譯本的情形陸續發生在歐洲其他國家,藉著各國方言文本的大量印刷,出版物的詞彙、語法、結構、拼法和標點日趨統一,促成各國寫作語文的進步和系統化,影響著各國國民文學的開展。歐洲各國的民族語文,透過印刷機的力量和聖經翻譯本的影響下興起,取代了歐洲的拉丁文文化。隨著中世紀的沒落,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英語和義大利語等方言,普遍性成做文學表達媒介。通俗語言的地位得到鞏固,而這些通用語言又促進各民族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最終導致明確的民族意識的建立和民族主義的?生。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738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18.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