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檢查制度與禁書
印刷書籍的散佈,不久之後就有人認為是危險的,首先發難的就是羅馬天主教會。15世紀前,學習一直受到教會控制,學校數量既少且都歸教會所有,教會還掌管大學,教會儀式都是以拉丁文吟誦,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能夠聽懂,聖經也是拉丁文寫成,一般人都想知道聖經內容就必須透過神職人員翻譯。教會透過這些方式管制人們的信仰、思想與日常生活。但隨著各種不同語言版本的聖經出現,詮釋權逐漸不再教會手上。中世紀時,就有許多文本遭到教會譴責,嚴禁閱讀、抄謄與販售,教宗將審查執照授予科隆大學,命令揪出監控的印刷舖、出版商、作者甚至讀者,直至16世紀,教會涉入圖書檢查的程度持續增加。16世紀初,宗教改革運動與文藝復興時期,被羅馬教廷視為異端的馬丁路德和人文主義書籍大量出現。於是1543年,教廷宣布不得印刷或出售任何未經教會許可的書籍。在1559年,第一版《禁書目錄》(Index of Prohibited Books),這是一份被羅馬教廷列為對天主教徒的信仰和道德有害的書籍目錄。在教宗保祿四世親自監督下編定及頒布。其後的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亦對《禁書目錄》加以核訂,共計32修訂版,維持四百多年的禁書目錄,直至1966年教宗保祿六世才取消。當時印製或出版禁書被視為異端,會遭到處死或懲罰。其它被認為可能鼓勵新教思想的散播,或是導致人們對天主教會訓悔產生懷疑的書籍都被禁止。自此之後,不少信奉新教的印刷商因出版新教書籍,而被宗教裁判所所迫害或判處火刑。新教與羅馬天主教不同,眷顧著每一個人,因歐洲各地新教教會需要各國語言的聖經、聖歌和祈禱書,於是許多新教徒就走上了印刷這個行業。被逐出英國的清教徒印刷者在1620年,搭乘五月花號輪船,隨著開闢殖民地的102位清教徒一同抵達北美。這群北美殖民地的清教徒特別重視教育,安置好新居後便開始建立學校和學院,教育需要書籍,於是1638年,麻薩諸塞州的劍橋設立第一部印刷機,很快就印製出北美第一批的印刷書籍,包括聖詩、教科書和聖經。劍橋印製廠印製第一本北美土著阿爾剛金語(Algonquin)的聖經譯本。但是,北美的清教徒對印刷文字的恐懼,並不亞於歐洲的天主教徒,一開始,宗教書籍必須經過同意才能出版,這項規定後來延伸涵蓋到所有的書籍小冊和其他事項,直至1730年為止,印刷和出版都未能擺脫控制。清教徒並不是首先帶領印刷術穿越大西洋的人,一個世紀前,來自西班牙天主教神父已經將印刷機帶到墨西哥,墨西哥當時是西班牙殖民地,從1539年開始,這部印刷機就在印刷宗教書籍,後來羅馬天主教會的傳教士也將印刷機引進祕魯,在中南美洲,印刷術主要用來傳播教會信仰,不是用來攻擊教會。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06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17.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