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日本的統治與各地抗日、附日活動
「菲律賓」日本佔領此地前,已經擴張於此的的經濟影響力,1941年7月戰爭擴大,美國先凍結日本於此地的資產,然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進一步佔領此地,原有的自治邦政權逃亡,日本為了鎮壓反抗勢力採取軍事鎮壓的強硬態度,其後成立傀儡政權,然當地不肯屈服者則成立游擊隊偷襲日軍。1943年10月,日本希望透過讓菲律賓獨立,減緩日菲衝突並使其幫助日本作戰,雖然形式上獨立,但傀儡政權拒絕給予軍事協助,游擊戰仍舊持續著,1944年10月麥克阿瑟重回菲律賓,向菲人宣告「I’m back!」,游擊隊並在各地打敗日本,1945年7月麥克阿瑟宣布菲律賓戰爭結束。「緬甸」巴莫博士雖曾為首相,但不久則英國被逮捕。1940年,德欽黨員翁山(Aung San)接受日本資源成立三十壯士,與日本一起進入緬甸,改為緬甸獨立軍(Burma Independence Army,後改為緬甸國民軍)。在日本佔領緬甸後,1943年8月日本宣布緬甸獨立,命巴莫博士為首長,巴莫傾向與日本合作,保護緬甸領土完整以其使人民免受日軍欺負,反對英國政府。然其後日本對緬甸的殘酷作為,使大部分的緬甸人感到痛惡。翁山被任命為國際部長,但暗自的領導緬甸國民軍反日,巴莫知道緬甸國民軍則密不張揚。1944 年翁山與另一群秘密的共產黨組織反日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1945年日本投降前,「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獲得勝利,日本開始撤出緬甸,然英國也將重新回到此地。「馬來亞」戰前馬來亞華人因為經濟蕭條、生計的打擊,而轉向共產黨,日本佔領馬來亞後,其紛紛加入共產黨游擊隊「馬來亞人民反日軍」,其後成立「馬來亞人民抗日同盟」。英軍則退至印度,與中國國民黨合力悄悄成立「一三六部隊」,其活動於叢林中,以新加坡、馬來亞華僑為主。在日本控制下的馬來亞,該地印度居民受到強迫勞逸,包含「死亡鐵路」,而部分則與日本合作。在面臨物價飛漲、糧食缺乏的馬來亞居民,戰爭一結束便歡迎英軍回來,然馬來人與華人的激烈對立則成為帶解決的問題。「印尼」二次大戰爆發後,荷蘭政府曾允諾戰後讓印尼獨立。不久,日軍侵略開始印尼,一部分的印尼人強烈反對外族入侵,然反荷亞齊人則是表達歡迎。當日本佔領印尼後,自行統治印尼,禁止印尼人的政治活動,推行「三A」運動 。日本擔心印尼推過不合作運動,而在政治上讓步。蘇卡諾與獨立運動的重要成員哈達、沙里爾等,決定採取表面與日本合作,私下則進行推翻日本控制的策略,逐漸建立擁有百萬人以上的軍力。日本投降前,為了使獨立運動的勢力團結,蘇卡諾提出建國五原則 (Pantja Sila),主張在「分裂中求統一」,建立一個民族國家。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佈投降,17日印尼宣佈獨立,在蘇卡諾領導下成立印尼共和國,其後卻要面臨荷蘭將再次重回此地,企圖掌握統治。「越南」日本軍事占領越南,在其支配下,行政仍由法國執行。同盟國為了對抗日本,原本被中國抓走的胡志明因此被放出來,領導抵抗運動。194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組織「越南獨立同盟」,持續進行抗日活動,日本投降後,胡志明便領導成立臨時政府。「柬埔寨」1945年3月日本取消法國殖民,促原國王施亞努(Norodom Sihanouk)宣布獨立,擔心其與法國合作,日本又找來反法者宋諾譚(son ngoc thanh又譯山玉成),其領導自由吉蔑運動,鼓吹脫離法國統治。日本投降前,其獲得首相職位,然戰後盟軍很快回到此地,將其逮捕並流放。「寮國」寮國情況與柬埔寨稍微相同,日本同樣都促使該國必須獨立,然原本國王親法而不願獨立,日本因此扶持費查理親王(Prince Phetsarath Rattanavongsa),國王西沙凡(Sisavang Vong)不同意的情況下,引發對立,最後在法國軍對重回寮國的情況下,費查理的兄弟所領導的主張反法、獨立的自由寮國運動則失敗並逃亡。「泰國」1938年鑾披汶(Pibul Songgram)掌握政權,戰爭時與日本合作。泰國人也有不願與日本合作,對於1932年革命有功的鑾巴立(Pridi Phanomyong)發起「自由泰運動」,抵抗日本,獲得一三六部隊與泰人的支持,泰國的華人也給予支持進行抵抗活動。1944年日本於戰況中開始居於劣勢,鑾披汶被迫辭職,新政府改轉向與同盟國合作。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66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752.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