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留學政策的演變與歷史發展
1847年,容閎入美國麻省之孟松學院(Monson Academy)就讀,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同治十一年(1872)清政府制定留學政策,詹天佑等三十名第一批官派幼童出國,從那時算起迄今,近代留學史亦超過一百三十年了。這一百多年間,中國的社會與文化歷經前所未有的變局,留學生廁身其中,亦對此變化,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留學風潮伊始時,留洋政策的制訂是迫於西洋船堅炮利,希望能「師夷長技以制夷」。然而,甲午一役,中國竟然敗給東洋蕞爾小國的日本,讓國人對於體制的改革,有著更迫切的亟昐。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並於北京組織強學會,提倡新學。光緒廿九年(1903)重訂學堂章程,獎勵留學;同年又定鼓勵學生出洋章程,凡出洋學生自中學以至大學,甚至選科畢業回國者,均有科名獎勵,原有科名者更給以相當官職。光緒三十一年(1905)科舉廢除,同年舉行第一次留學生考試,廷試金邦平等十三人,各給出身,並予以官職。留學成為謀官仕途的新進路,出國蔚為一時風尚。光緒三十二年 (1906)學部奏定每年八月舉行回國留學生考試一次,分別給以文、法、醫、理、工、商、農各科進士、舉人。留學因此成為取得科名與官職的捷徑,胸懷理想抱負者固有,然而取巧者亦不在少數。廢除科舉後,留學反倒成了一種新式科舉。清末先後赴東、西洋各國之留學生總數,由各方間接資料來看,至少約有兩萬人左右。其中,甲午戰敗後留日學生將近一萬兩、三千人最多,留學生希冀能從文化、文字上較為接近的日本社會,習得變法維新之捷徑。事實上,後來許多近代的翻譯名詞或是西洋知識、西書的譯作也都是自日本取道而來。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34
下載數:5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394.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