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華人意識
歷史學家王賡武曾經指出,一個身在海外的華人,當其開始對身為華人的拼湊形象進行思索時,遲早會問:生活在外國人當中如何影響自己對身為華人的看法?長的和他人不一樣,講與他人不一樣的語言,甚至在他人眼裡時時被視為華人,自然會使他泛起怎麼樣才是或不是華人的意識。這在家鄉不是問題,但是在海外卻感受特別深刻。在日常生活中,華人意識就在家庭裡實踐,體現於深受原鄉影響的生活習慣、態度與慣用詞上。即使已經逐漸喪失中文能力的第二、三代海外華人家庭中,他們仍然能或多或少從生活習俗感受到自己是華人,儘管他們多已融入當地非華人的環境中。當海外華人自我認同為華人時,也許是他們認同中華文化。然而,如果再進一步探究,他們如何與非華人的文化區分開來,答案不一定是對中國語言、歷史、信仰等相關事務的熟悉與掌握,因此對民族的認同並不相等於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此外,將文化認同與自我意識相掛勾,不但無助於對華人意識的理解,反而會使之模糊。通過下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華人意識如何因人因環境而異。1996年,美國華裔駱家輝當選華盛頓州州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擔任此職位的美籍華人。他在受訪時表示,其以身為華人而驕傲,但他也是個半個美國人。澳洲第三代華裔楊威廉一直為「我是不是華人」的問題所困擾,因為他發現自己和周遭的白人雖然過著同樣的生活,但是長相卻不一樣。他在1989年到中國去,並形容自己在那之後成為「再生的華人」,並承認熱衷於學習華人的傳統文化。楊威廉說道:「能從中西兩個世界吸取她們最佳的資源。我覺得自己更加完整了。」82歲的印尼華商林紹良在當地生活了61年,他覺得自己「屬於印尼的多餘屬於華人的」,他還表示:「我有超過22萬5000名員工,其中只有少數是華人,我以身為印尼人為驕傲,我是絕對愛國的。」對於多數早期或第一代的移民來說,方言與原鄉的緊密連結,是構成其華人意識的重要部分。但對長期定居海外與第二代以後的華人而言,他們的華人意識是不同歷史、文化與經驗交織而成的產物,每個人都不會相同,都是獨一無二的。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85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308.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