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中法和談中的臺灣問題
法國很早就注意到臺灣的優越條件。因此,在清法戰爭中,法國意圖佔領臺灣作為談判的條件,並非突然之舉。其後,雙方議和時,臺灣問題當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1884年9月,法國總理曾向法國駐中國公使發出訓令,指示要求中國履行條約,並應取得相當於賠款的質押品,指出基隆港及其礦場收益便具有此一價值。又指出清國不必割讓領土主權,僅讓渡基隆的行政管理、海關、煤礦及該港相關的所有權利即可,期限九十九年。法國公使則參考孤拔的建議,向清國代表提出割讓基隆、淡水兩港及其煤礦作為賠償。10月,清國儘管邀請美國出面調停,仍面臨法國對於華南、臺灣等地特權的要求。由於法國不再要求賠償,同時,特別看中基隆和淡水海關及其礦區的價值。李鴻章對於法國企圖佔領臺灣若干年,十分謹慎處理,始終不敢答應。清廷最後決定不斷增派兵船及兵員,以解臺灣之困境,同時,拒絕法國佔領基隆、淡水。交涉中臺灣問題經常是談判的核心,始終無法達成協議。然而,1885年以來,法軍在臺灣所面臨的戰況,使法國逐漸體認佔領臺灣的困難度,轉而放棄威脅佔領臺灣,改採封鎖臺灣和佔領澎湖群島。孤拔佔領澎湖後,建議法國政府將澎湖打造成東亞第一堡壘,並獲得同意。其後,1895年日本領有臺灣後,法國參與三國干涉還遼行動時,仍向日本提出澎湖群島「非要塞化」的要求。安南戰局的發展也有助於和議,法國自諒山之役後,不再固執於臺灣問題,同意自兩處撤退和議和。1885年6月,法軍撤出臺灣,7月,撤出澎湖群島。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90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261.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