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六日戰爭與贖罪日戰爭
1967年4月,敘利亞的6架米格戰機在一次突發事件中被以色列打下來,敘利亞馬上向埃及呼籲參戰,埃及立即動員十萬大軍和一千輛坦克,開進西奈半島的埃及、以色列邊界地區。5月16日,埃及總司令要求聯合國撤出在埃以邊境的觀察所駐紮的所有部隊。隨即,埃軍前出並佔領一部分聯合國觀察所。 1967年5月18日,埃及外交部長通告所有聯合國部隊派遣國:聯合國部隊必須立即離開埃及和加薩走廊。 1967年5月22日,埃及宣布自次日起封鎖西奈半島的堤藍海峽。 1967年5月30日,約旦和埃及簽署了五年共同防禦條約。至此,埃約聯軍有機會在半小時內將以色列一分為二。在敵人調兵遣將之際,以色列軍隊先發制人,同年6月5日在留下12架戰機?任本土防空任務後,以色列空軍其他戰機全部動員起來準備投入到對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襲擊當中。在以色列空襲埃及時,約旦和敘利亞的戰機相繼起飛,對以色列機場發動襲擊,以支援埃及。但因事先完全沒有準備,且戰爭意志游移不決,空襲規模很小,幾乎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而以色列在摧毀埃及空軍後,馬不停蹄的揮師約旦,弱小的約旦空軍瞬間消失。第二天,以空軍又撲向大馬士革、達米爾等空軍基地,消滅了近一半的敘利亞飛機。戰情至此,三個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完全癱瘓,以色列徹底掌握了制空權,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實施空襲後的半小時,以色列地面部隊5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薩、阿里什和阿布奧格拉,向西奈半島大舉進攻。以軍在空軍的掩護下,佔領了加薩走廊,接著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地區進攻,雖然埃軍頑強抵抗,發動了兩次反攻,但終因沒有空軍支援而失敗。這場戰爭幾乎可以說是以色列壓倒性的勝利,以色列軍隊死亡近千人,但三個阿拉伯國家死亡人數將近2萬。以軍損失戰機26架,卻擊毀了對方400多架飛機,以色列佔領了加薩走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而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四個月後,11月22日,聯合國通過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六日戰爭後佔領的領土,但也要求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獨立與安全。這個決議是解決以阿衝突的藍圖,但是巴勒斯坦人繼續在西岸和加薩走廊組織和訓練反以活動,以色列也借口不撤出西岸佔領地,雙方形成多年僵局。1967年的六日戰爭可以說是中東衝突中最具歷史意義的轉折點之一。贖罪日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及敘利亞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利亞軍隊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半島,以色列軍隊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蘇伊士運河(原來的停火線)。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及、敘利亞、約旦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268
下載數:8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016.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