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台灣電影新浪潮
由於國片市場的萎縮,中影在1982年提出「小成本、精製作的新人政策」,著重拍攝小成本國語電影。當時中影負責推行新人政策的小野和吳念真在總經理明驥的支持下放手一搏,大膽啟用年輕新導演柯一正、楊德昌、陶德辰與張毅,共同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四位導演各自以青澀但寫實的手法,分別敘述四個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與社會人在歲月流逝間成長的喜悅、失落或挫折,細膩地描繪了台灣民國四○?七○年代(西元五○?八○年代)的各年齡層生活經驗,以貼近真實平凡人生活的角色、場景和情節,詮釋出當代台灣社會獨特的文化。台灣電影從此掀起一場大革命!令人耳目一新的台灣新電影,從《光陰的故事》開始迅速發酵,接著楊德昌、萬仁、柯一正、曾壯祥、侯孝賢、陳坤厚等人相繼拍攝了多部呈現真實本土生活的新電影,如《兒子的大玩偶》、《油麻菜仔》、《小畢的故事》、《童年往事》、《海灘的一天》等,民國七○年代(西元八○年代)的台灣新電影在世界影展引發廣大注目、屢有斬獲,不僅讓世界重新看見台灣電影、也連帶將台灣放回世界版圖之中。台灣從此告別了愛情片的浪漫夢幻、武俠片的江湖恩怨,轉而向社會伸出觀察觸角,凝視尋常生活題材,建立了台灣電影獨特的藝術風格,新電影時代於焉誕生展開。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45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873.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