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鄭經的規劃
永曆十六年(1662)成功病逝,其子鄭經繼位。但因台灣方面有人另立成功之弟鄭襲繼承王位,故鄭經迅速率軍東征台灣,繼延平王位。內亂平息之後,鄭經將台灣交給顏望忠鎮守,台灣南北部之軍事交給黃安指揮,自身轉回廈門駐守。永曆17年9月滿清與荷蘭聯合出兵攻打廈門,雙方激戰後,鄭方損失慘重,鄭經不得不由金廈撤退,退守銅山,翌年春鄭經退守東都。永曆十八年(1664)鄭經重定台灣行政區域,改東都為東寧,改天興、萬年二縣為州,各設知州,增設南路、北路二安撫司。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克塽降清為止,台灣皆維持一府二州三司的建置。鄭經執政期間另將承天府分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天興、萬年二州下設文賢、仁和、永寧、新昌、仁德、依仁、崇德、長治、維新、嘉祥、仁壽、武定、廣儲、保大、新豐、歸仁、長興、永康、永豐、新化、安定、善化、感化、開化等二十四里;原住民則以社統轄。這四坊二十四里的建置到清領時期仍被清廷沿用。鄭氏治台時期,坊設簽首,里設總理負責處理民事,整理戶籍,舉凡人民之遷徙、職業、婚嫁、生死都報於簽首、總理,每年仲春之月再由簽首、總理彙呈於官府,由官府考核善惡,裁定賞罰。至於中央官制,除再設置諮議參軍外,又置察言司、承宣司、審理司、賞勳司和中書科等職官,自鄭經響應三藩西征至西征失敗反台以前,台灣政務幾全由陳永華負責決斷。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93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78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