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年輪作制實行於嘉南大圳,此乃八田與一的構想。主要針對耕地廣大,集水區過於狹小,水源不足以灌溉全區,為了使土地一體均沾,因而實施。加上此地盛產米糖,所以此制以米糖為骨幹,摻雜其他旱季作物,其方式為進行輪灌與種植水稻以三年為一期,因此又稱「三年輪作制」。此制自大正十一年(1922)於烏山頭、崙背、蕃子寮三處經過五年試驗後實施,加上強制配水的運作,農民漸漸習慣此方式。此制因善加利用水源,增加灌溉區域,不僅間接使得米糖增產,例如灌溉區內稻米每年增加462089斤,砂糖每年可增240264112斤。此外,還改變了農業生產結構,使得嘉南平原上的作物逐漸趨於一致。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