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三藩之亂與鄭經西征失敗
鄭經即位後至鄭克塽降清期間,鄭清雙方的對峙約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663年至1674年,鄭清雙方和諧自保,也就是這段和平安定的期間,使臺灣在教育、經濟上皆有長足的進步。第二階段由1674至1680年,此值滿清內部發生三藩之亂。這是由於清帝國入主北京後,冊封有戰功的明朝降將吳三桂等三人為王,稱為「三藩」。之後隨著三藩權力越形擴張,清聖祖康熙皇帝慮其尾大不掉,遂實行撤藩,吳三桂等人起兵反抗,史稱「三藩之亂」,這是發生在1673年的事情,鄭經也應邀參加這次的策反,只是最後以失敗收場,也使得鄭清雙方實力相互消長,而進入第三階段。在1680至1683年間,清帝國國勢日盛而明鄭內部隨著鄭經逝世而發生政變,終在清廷的武力攻擊下投降。三藩之亂期間,駐福建之靖南王耿精忠邀鄭經率軍隊入閩,鄭經決定趁機共同討伐清帝國,乃以陳永華留守臺灣,並令其子鄭克臧監國,而於1674年親率大軍西征。鄭經率軍西進轉戰福建、廣東各地,曾一度擁有福建南部與廣東東部地區,頗有獨霸一方之勢。但由於鄭經與耿精忠、尚可喜不和,抗清步調不一,耿精忠向滿清投降後,鄭經面對十餘萬清軍的正面攻擊,逐漸處於不利的地位。不久鄭氏軍隊為清軍所敗,數年轉戰所得閩南粵東之地盡失,鄭經再退守金、廈。此後,鄭氏與滿清在閩南地區形成拉鋸戰。在此情勢下,滿清一方面採堅壁清野政策,一方面在漳州設「修來館」專事煽動鄭氏文武官員來降,使得鄭軍士氣大受打擊。1680年2月,鄭軍與清軍在泉州交戰,雖獲小勝,但鄭經見軍心不穩,乃於3月撤兵回臺、澎。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964
下載數:6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753.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