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商戰思想出現頗早,但將商戰思想系統化提出的,卻是買辦出身的鄭觀應。他早在光緒初年便出版《易言》一書,屢屢呼籲,終於在1890年代,《盛世危言》一書出版後,獲得廣大迴響。鄭觀應出身於廣東省香山縣,受過傳統教育,是位傑出的實業家。曾任英商寶順洋行、太古輪船公司買辦。他由於有長期擔任買辦,與各國商人交易,對於中國的商務敗壞深有所感,因此便提出了振興商務,以商立國的意見。鄭觀應認為,外國的經濟侵略,其危害甚至比軍事侵略還嚴重,他認為:軍事的吞併容易被人發覺,商業的蠶食卻能在無形中使國家虧損。如果我國商務一日不興;列強的貪欲、陰謀一日不滅,就算我們猛將如雲,船堅砲利,他們依然能談笑而來,歡欣而去,稱心所欲。簡而言之:習兵戰不如習商戰。因此,商人從四民之末一躍而成為救亡圖存的重要角色。鄭觀應結合自己的實務經驗,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許多商務改革的意見。他認為要振興商務,要先在六部之外設立專管商業之商部來總理全國之商務貿易。其次要加強經濟立法,速定商律,確保商人的交易及財產安全。第三是廢除不利商業發展的釐金制度,降低商品交換的運銷成本,並發展本國的基礎工業與機器製造業,與外商競爭。買辦出身的他,深知世界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因此應發展有助於掌握商情的電報業。他還特別提到民間商會在交流訊息,互相切磋的作用,俾使各商家能隨時掌握最新行情。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並不僅僅提出商戰模糊的概念,而是以一個長期投身實業的商人觀點,點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困境,並一一指出解決之道。因此《盛世危言》一書出版之後,立即在商、學、紳三界造成廣泛討論,並成為清末實業改革的基本藍圖。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