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從諸侯割據到江戶幕府的成立
十六世紀以前,日本處於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諸侯(稱為大名)的分裂破壞農業生產,加重農民的賦稅,也妨礙工商業的發展。十六世紀中葉,大名之一的織田信長(1534-1583)在今日名古屋附近發跡,擊敗鄰近大名,攻佔京都,於1573年結束室町幕府的統治。但他不用將軍稱號,僅任職正二位的右大臣,以示尊重天皇。信長的親信豐臣秀吉(1536-1598)承繼統一事業,終於在1590年結束百年的分裂局面。戰國時代,人民擁有大量的武器,動不動就以武力來抗爭,因此連戰國武將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達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擁有長短刀、長槍、火槍等武器,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雖然在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將實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麼徹底,而且是屬於全國性的。當時的農村究竟擁有多少武器,我們從加賀國江沼郡所沒收的武器數量即可一窺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長槍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國仙北郡則沒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長槍三百三十六支、火槍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頭盔五頂。農民的暴動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來解釋,但是一個農村擁有這麼多的武器,不免增加造反的可能性。在秀吉的「刀狩令」實施之後,農民的武力可以說遭到去勢。在日本史上,有所謂的「太閣檢地」,太閣是指豐臣秀吉,「檢地」就是重新測量土地的面積,並調查作物生產量。秀吉在1591年12月辭去「關白」,由他的養子秀次繼承「關白」,自己則成為「太閣」。「太閣」是「關白」禪讓之後的稱呼。就在秀吉成為「太閣」這一年,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因此稱為「太閣檢地」。其實,秀吉從1583年起就開始檢地,在這之前,其他的戰國武將為了想要重建業已崩潰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經做過檢地的工作。「太閣檢地」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既代表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工作,也表示他為了將來出兵朝鮮而預先作國力調查。此外,經過秀吉的嚴格檢地之後,每塊田地的收穫量都統計得很清楚,農民具有耕作權,同時必須擔負繳納年貢的義務。其後,秀吉開始積極對外侵略,1592年,入侵朝鮮,在軍事行動遭到挫敗之後,憂心而死。德川家康(1542-1616)是織田的另一部將,在豐臣秀吉死後,於江戶(今東京)建立幕府(即江戶幕府),從此開啟德川幕府的統治(1603-1867)。德川家康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他把全日本各地的大名,按照與德川家的親疏關係,分為三級。最親密的大名是與德川家有血緣關係的,他把江戶附近土地封給自己的親屬,稱為親藩大名。其中以德川家康的七男德川義直、八男德川家賴宣和九男德川家康賴房最親,稱為御三家。如果將軍無子時,便會從御三家中挑選一合適對象,過繼給將軍作養子來繼承將軍職位。第二親密的就是曾經跟他打天下的家臣,較遠的土地就封給他們,稱為譜代大名。最遠的土地就封給那些降服給他的戰國大名,稱為外樣大名。即是愈遠封地的大名,與他的關係愈疏,如果那些大名要起兵叛變,得先經過自己親屬及家臣的領地,這樣便可以保護自己。各國就稱「藩」,各大名就稱為「藩主」。另外他又頒佈「一國一城令」,規定各國大名只保留一個城池,其餘一律要拆毀。為了減低各藩反叛能力,他制定了參覲交代制度,規定一般藩主必須每隔一年便要到江戶住一年,各藩在江戶都設有一座堂皇的藩邸,加上藩主往返江戶與自己領地時,往往動員上千人的衛士護駕,這上千人的旅費及堂皇的藩邸需要一筆龐大的開支,這樣就大大削弱了各藩主的精力與財力。而且各藩主要派正妻及長子到江戶城居住作為人質。有了以上的制度,德川幕府維持了二百六十年的統治。這個時期的日本,在社會上有:武士、農民、工商階級,嚴格劃分。武士強調其應具備忠義、勇敢的武士道精神。農民不准有遷徙、變更職業和買賣土地的自由。農民、工商階級都受「聯保制度」的管控。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53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446.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