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一世統治下的莫斯科公國,已成為俄羅斯諸國中最強盛的國家。1359年,季米特里?伊凡諾維奇?頓斯科伊(Dmitry Ivanovich Donskoy,1359-1389)繼位為莫斯科大公,他極欲使俄羅斯人擺脫蒙古人的統治,一方面使各國臣服,另一方面趁金帳汗國內訌時,停止向蒙古人繳納貢稅。1378年,在沃查河擊敗蒙古軍隊;1380年,季米特里更率領15萬軍隊迎戰來襲的金帳汗國馬麥汗(Mamai)20萬蒙古軍。兩軍在頓河的庫里科沃(Kulikovo)平原交戰,雙方死傷達數萬之眾,最終由季米特里的俄羅斯軍隊獲得勝利,更贏得了“頓斯科伊”(Donskoy,頓河英雄)的稱號。 庫里科沃會戰結束後,金帳汗國陷入諸王互訌的內戰局面,無暇外顧俄羅斯諸國,莫斯科公國在瓦西里一世(Vasiliy I Dmitriyevich,1389-1425)與瓦西里二世(Vasili II Vasiliyevich Tyomniy,1425-1462)的統治下,對鄰近的各公國如諾夫哥羅德公國、梁贊公國進行兼併,對外擊退立陶宛與波蘭人的向東侵略,更促使俄羅斯東正教獨立自主,不受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控制,進一步形成莫斯科公國統一俄羅斯的態勢。1462年,伊凡三世(Ivan III Vasilevich,1462-1505)繼任莫斯科大公,此時的莫斯科公國已經統一了大部份的俄羅斯公國,創造出一個擺脫蒙古人統治的大好機會。1480年11月,伊凡三世率軍與蒙古的阿合馬汗(Akhmat Khan,?-1481)在烏格拉河(Ugra)進行決戰,俄羅斯軍隊大勝蒙古軍,最終阿合馬汗兵敗身亡,結束了兩百五十多年蒙古統治俄羅斯的時期。伊凡三世時期的莫斯科公國,統一北方俄羅斯各國,初步建立起一個統一的集權國家;同時金帳汗國也已分裂成各個小汗國,無法對莫斯科構成威脅。除了對外戰事的勝利,伊凡三世迎娶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的姪女索菲亞(Sophia Paleologue,1455-1503)為妻,將拜占庭的雙頭鷹國徽、宮廷禮儀與制度文化,全部移殖到俄羅斯,以東羅馬帝國與東正教的繼承人與領袖自居。伊凡三世更頒布法典(Sudebnik,Code of Law,1497),確立制度,並限制農民的遷徙自由,以確保生產穩定,成為來農奴的產生的重要背景。伊凡三世時期的莫斯科公國,已初步統一俄羅斯,至瓦西里三世(Vasili III Ivanovich,1505-1533)時,莫斯科已成為疆域達28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