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男主外、女主內」角色定型化
工業革命之前,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為家庭的需求而工作,生產與消費之間還未有區別。婦女的工作也不僅止於「家務」。有些婦女也在家庭以外的工廠裡工作或是成為其他家庭的雇用人員。但工業化開始,家庭與工作場所開始分隔,消費和生產也開始分家。於是女性變得與家庭領域、照顧家庭與小孩事務連結起來;男性則是和公共領域、賺取薪資和參與政治等緊密相關。這些日趨強化性別分工場域的概念,將女性限縮於家庭之中,型塑出女人的天職就是善盡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工業革命後的社會,工人階級家庭常需要一家大小外出工作以維持家計,但漸漸地,資本主義將家庭劃分出不同生活方式、價值觀和行為不同的社會階級。19世紀時,當時資產階級都信奉一種思想,把「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當成價值觀的中心。原來在資本主義初期資產階級婦女還經常參與生產過程,但後來從職業中擺脫出來,改以在家中擔任賢妻良母角色以便致力於孩子教育和開展社交活動。這種理想家庭形式的意識形態於1780~1830的中產階級間形成,並逐漸擴散影響到各階級與男女雙方。這種意識型態主張,將社會分成兩個領域-公領域與私領域。男人就應該熱衷於公共領域的工作與政治,賺錢養家糊口,女人則應該留在家中,照料孩子與丈夫,並且仰賴丈夫的經濟來源。19世紀結束前,雖然許多單身女性甚至已婚女人都必須有工作,可是人們並不期望她們終身都有工作,她們也有家庭的理想,甚至女性工作只是邁入婚姻關係的過渡時期。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263
下載數:18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162.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