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笈多王朝的興衰
印度內部自從孔雀王朝崩潰後,約有五個世紀是陷於分裂割據的局面,一直到了四世紀,笈多王朝據有孔雀帝國的故地摩揭陀,力圖發展後,印度的統一遂得再度進行。笈多王朝的創始者是旃陀羅笈多(西元320-335年)。他力圖復興孔雀王朝所創建的統一帝國,他的名字也是取自創建孔雀王朝的英雄之名。旃陀羅笈多一世乃摩揭陀地方一小國君主迦陀多加查之子,因與佛陀時代即已馳名的篦薩離的望族里查吠的五女鳩摩羅提篦(Kumara Devi)結婚,而提高了地位。不久即占有恆河中游的普拉雅加(現在的阿拉哈巴Allahabad)到華子城( Pataliputra,現在巴特那 Patna)的地方,勢力大張,奠定了笈多王朝的基礎。笈多王朝第二代國王三慕達羅笈多(Samudragupta,西元335-376年)是旃陀羅笈多與鳩摩羅提蓖之子,亦是笈多王朝最偉大的君主。其重臣訶梨先那(Harisena)所作讚頌詞的阿拉哈巴石柱刻文,至今仍留存。三慕達羅笈多於完成統一之後,舉行了一次「馬祠(Asvamedha)」。這是唯有完成大征服的國王始能舉辦的婆羅門教的祭祀,也是誇示征服的豐功偉業,而以馬為犧牲所舉行的祭典。國王雖信奉婆羅門敦,但對於佛教也表關心,據說佛教學者世親(Vasubandhu)即曾受到國王的照顧。三慕達羅笈多是個極出色的武人,同時也是一個卓越的文人,精通學藝的真義,為詩文名家,且擅長音樂技能,出土的金幣就刻有手執「維那」琴(即harp)的國王坐像,頗饒趣味。笈多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陀羅笈多二世(西元376-414年)乃三慕達羅笈多及其妃達妲維之子,號「超日王」(Vikramaditya)。他繼承父祖以來所行的和親政策與軍事征服並行的方針。首先他與印度中部有力的那嘎族(Naga)王女鳩維羅那嘎(Kuberanaga)結婚,其後又將愛女普拉巴維娣嫁與德干強國伐卡陀迦(Vakataka)的君主盧陀羅塞納二世(Rudrasena II),以促進兩國的關係。但不久盧陀羅塞納二世去世,成為寡婦的普拉巴維娣,扶持幼兒攝政,遂使伐卡陀迦王朝淪入笈多王朝的勢力範圍內。另一方面,旃陀羅笈多二世亦積極地將軍事行動指向西印度。他不但征服了薩喀族的剎多羅波王朝(Kshatrapa),統治了馬拉瓦(Malwa)至卡提瓦半島(Kathiawar Pen.),確保了首都-連結恆河流域與西海岸的要地-烏加印(Ujiain),並且把與西亞方面貿易而繁榮的康貝灣(Gulf of Cambay)沿岸地區收歸統治。 笈多王朝的統一事業在五世紀即已完成。此時,那爾馬他河(Narmada R.)以北的北印悉入其直接統治之下,不久周圍地區以及南印也跟著歸屬,笈多王朝的版圖達到最大。笈多王朝的統一國家經過下一位國王鳩摩羅笈多王(Kumaragupta 410-455年左右)後,一直延續到五世紀末年。這一長時期的統一可說是印度文化的黃金時代。就文化趨勢而言,富有強烈的古典、復古的色彩,正統的婆羅門因受到笈多王朝諸王的政策性保護,乃得復興。因此,印度教(Hinduism) 大肆擴張,成為印度教哲學、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印度最偉大的文學家迦里陀斯(Kalidasa)的各種作品、古典的二大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與「羅摩耶那」(Ramayana),以及歷史故事集「普拉那」(Purana)的完成,彌奴法典(Code of Manu)等的編纂,全印度笈多式雕像的出現等,無非都是古典印度文化的代表作品。 笈多王朝諸王均發行金、銀、銅等各種貨幣,而貨幣上的圖案極其生動,如旃陀羅笈多一世凝視王妃鳩摩羅提篦之圖、三慕達羅笈多王坐彈「維那」琴之圖、旃陀羅笈多二世獵獅之圖、鳩摩羅笈多王獵犀與騎象之圖等,這些都可說是工藝發達的結果。儘管笈多王朝諸王為維持國家統一,力圖婆羅門教之國教化,但其他思想並未受到迫害,佛教、耆那教等各派宗教也都能並存。五世紀以後,笈多王朝因為王位紛爭,國家衰亡,進入群雄割據時代。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965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078.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