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戊戌政變後守舊派推翻所有的新政,僅留下徒具空殼的京師大學堂。維新派勢力受挫,政治氣氛轉趨保守,加深了清廷與民間知識份子的鴻溝。二、戊戌政變時,康有為、梁啟超在外人幫助下脫逃海外,外人甚至進一步關切光緒遭到軟禁的問題,使慈禧太后等守舊派遷怒洋人,在庚子拳亂中處理失當造成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簽訂辛丑合約被迫賠款。三、經過維新派的宣傳鼓吹,各地學會、報紙、學校紛紛成立、民智為之大開,中央的新政雖然失敗,但是講求新學、期待改革的熱潮,並沒有消失,這些知識份子,仍舊在改革或革命的救國道路上,繼續奮鬥前進。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歷Cb-Ⅳ-2 漢人社會的活動。
歷Ib-Ⅳ-2 甲午戰爭後的政治體制變革。
學習表現:1a-Ⅱ-3 舉例說明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或變遷現象。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歷1c-Ⅳ-2 從多元觀點探究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與意義。
歷1b-Ⅳ-1 運用歷史資料,解釋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關聯。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2010-06-03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