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近代中國思想啟蒙家嚴復(1854-1921)
嚴復年輕時以優異成績被派往新加坡、日本、英國留學實習。回國後先後在福州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任職。他主張變法思想,並透過翻譯西方經典名著典籍來宣傳啟蒙中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原富」、「法意」等著作,將物競天擇的進化觀念、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政治制度的精神架構有系統的介紹給廣大的中國民眾。透過這些全面性的介紹西方文明經典著作,使中國人得以接觸西方世界的真正內涵,從思想觀念上根本打破中國保守老舊的傳統價值觀念。他的影響力也並不侷限於變法維新,更進一步成為革命思想的啟蒙源頭。民國成立以後,嚴復曾經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但是他的政治立場轉趨保守,面對民初混亂的政局,他對於民主共和的建立抱持懷疑與悲觀的態度,以為中國當時國民程度連君主立憲都不夠資格,又怎麼能夠立刻實行民主共和,他懷疑勉強實行的結果將造成大亂。他不僅在政治立場上主張漸進改革、反對革命,於民國四年擔任籌安會的發起人之一支持袁世凱稱帝、民國六年肯定張勳復辟。甚至在思想立場上也更為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提倡尊孔反對五四運動。晚年期間不喜談時事,最後病逝於故鄉。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歷Ib-Ⅳ-2 甲午戰爭後的政治體制變革。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歷Ib-Ⅳ-2 甲午戰爭後的政治體制變革。
學習表現
1a-Ⅱ-2 分辨社會事物的類別或先後順序。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23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734.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