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琉球人遇海難在琅蹻,被原住民殺害
點閱數:297 次 下載次數:5 次
琉球人遇海難在琅蹻,被原住民殺害
web
琉球牡丹社高士佛社楊天保

清領時期,外國船隻在台灣洋面遭遇海難漂流到岸上,乘客受到原住民殺害、搶奪的事件,本來就是常常發生的事,但清政府卻總是以消極的態度來處理原住民地區的問題,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十月十五日的牡丹社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即推動廢藩置縣政策,原控制琉球內政之薩摩藩,被改為鹿兒島縣。但琉球自明朝以來即定期向中國朝貢,為中國之藩屬,日本人一時無法將琉球納為己有,正好利用清政府處理牡丹社事件消極的態度,以琉球代表的身分向清政府提出「生番」殺害琉球人的交涉,清政府沒有重視這件事的後續發展,以致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軍派兵進入琅蹻,原住民向日軍投降的消息都是從外國使館得知。而日本更趁機將琉球納為己有,並試圖將影響力更深入台灣。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9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