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搶救台灣的外交設計
在馬關條約簽訂前,張之洞首先提出將台灣做為借款的抵押,或者是給予列強台灣礦利、稅利,由此援引外國勢力來抗拒日本,這種方法是企圖借重第三國的干涉,來抵制日本佔領台灣。接下來又提出「民眾不服,其約可廢」的理由來抵抗日本取台。然而割台既成事實,清政府對於台民的呼喊,已無能為力,絕望之餘台灣只有寄望外援。一八九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德俄法三國正式出面干涉日本取得遼東,此時清政府認為局勢有利,期望日本連台灣一起歸還,並下令北方督撫備戰,然北方守將劉坤一已無力再戰。唐景崧接受總理衙門大臣汪鳴鑾的建議,力促英國出面援助,然而英國期待日本的興起,以對抗俄國的發展,因此拒絕保台。當英援無望後,唐景崧與張之洞轉而爭取法國的援助,但因俄、德的反對,法國也不願得罪日本因而作罷。法援無望,唐景崧又轉而尋求德、俄的協助,德方拒絕協助,而俄國只重視東北的利益,而不願介入台灣問題。三國干涉還遼的事件最後在三國公使通知日本,可向清政府要求賠款,而台、澎不准轉讓第三國,日本因而答應歸還遼東。清政府無力保台,列強又拒伸援手,一連串的努力失敗後,台灣官民只好自力救濟。一八九五年五月十三日,唐景崧與台灣紳民發佈「台灣布告」,說明台灣被朝廷所棄,又無人肯援助,只好自主商結外援,而清政府已經簽訂條約割讓台灣,台灣只好自己出面和各國交涉,甚至跟日本談判。布告中指出台灣自主之後的計畫:一、廣招人才,協力抗戰,借資內地,籌集餉械。二、給予列強以台灣各項利權,以換取各國承認和協助。三、要求直接與日本談判,如日本執意干戈相向,則亦不惜兵連禍結。四、事平之後,再請命清政府作何處理。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台灣官紳運用「民意」來作為拒絕日本佔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說明這樣的行動與清政府無關,而使西方列強有機會介入台灣問題。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在陳季同策劃及丘逢甲等台灣紳民出面領導之下,發表「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並電告各國,要求承認。五月二十五日,台灣民主國正式成立。台灣紳民決定成立台灣民主國,這種「據為島國」的作法,其主要目的是在商結外援,引進外國勢力干涉,迫使日本放棄佔領台灣,所以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可以說是一種搶救台灣的外交設計。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92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564.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