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9年,梁啟超首度對「賽先生」開砲,不過當時全國焦點集中在五四事件上,並未引起太多關注,直到1923年2月14日,張君勱到北京清華大學演講〈人生觀〉,「科學和人生觀」的論戰才正式開始。「科學能否支配人生觀?」是論戰的核心,反映了西方思潮自19世紀末以來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截然分歧,也影響科學對中國的價值。張君勱主張中國文化的重估將由「人生觀」來決定,「不論科學如何發展,都不能解決人生觀的問題。」他認為西方文明在一次戰後已遭質疑而被捨棄,並無法滿足東方人,科學不能解決中國問題,中國必須珍惜自己的精神文明。在張君勱發表演講的兩個月後,丁文江首先回擊,他在北京《努力周報》48、49期發表〈玄學與科學〉一文,猛烈批評張君勱,並陸續寫了一連串的文章來反詰張君勱。丁文江指責張君勱已經被「玄學鬼」迷住,這種鬼怪「在歐洲鬼混了二千多年,到近來漸漸沒有地方混飯吃,忽然裝起假幌子,掛起新招牌,大搖大穠熄]到中國來招搖撞騙。」他主張人生觀是經由科學方法來確立,知識與心理學都是科學的主要部分,形上學、政治學與教育才應當對一次大戰的發生負責,而不是科學。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不能簡略區分成精神與物質,中國需要的仍是「科學神」。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