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早在春秋之時可能就已有陸路的交通了。在醫藥交流史上,中國很早以前就曾向印度輸出如人參、茯苓、當歸、遠志、烏頭、附子、麻黃、細辛等被稱為「神州上藥」的著名藥材。唐代曾在印度定居達20年之久的高僧—義淨,更是常根據中醫藥理論和方藥來為印度當地人治療疾病。在印度醫藥方面,漢代時隨著佛教的傳入而輸入中國。隨著歷史往後推移,輸入中國的印度醫學更加豐富,根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曾被譯成中文,後來佚失的印度醫學著述,就有《龍樹菩薩藥方》、《龍樹菩薩養性方》、《婆羅門諸仙藥方》、《婆羅門藥方》以及《乾陀利治鬼方》、《釋僧醫針灸經》等11種計50餘卷之多,其中尤以印度眼科醫術對中國的影響最大,例如唐代文人劉禹錫就曾寫過〈贈眼醫波(婆)羅門僧〉,可見印度的眼科在當時相當具有水準。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