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吹場與絃索的客家八音
在台灣客家庄中,常出現以演奏八音音樂為職業的「八音班」。每逢民間家有喜事,或是歲時節令、廟會慶典時,通常會聘請八音班到場助興演奏,表現歡愉熱鬧之氣氛,一般民間稱之為「打八音」、「請丟滴」、「請噠仔」。這種「打八音」演奏,隨著客家族群生活經驗的傳承,成為各種喜事活動的一部份,更是每一活動中具有象徵意義的重要娛樂節目。一個八音班最少四個人即可組成,較正式則為六至八人。後來為求表演效果,也曾出現十多人表演嗩吶的狀況。由於性質特殊,客家八音多有親戚或師徒關係。在傳統社會中,由於日常多有機會接觸音樂,這些八音樂師便成為少數以音樂為業的音樂家。一般來說,傳統八音班的成員都需要接受三年四個月的嚴格學徒訓練,得到「先生」(師父)的認可才能出師,正式成為獨當一面的藝師。客家八音流行的區域,以客家人集居之地為主。目前臺灣客家族群分佈於北部的桃竹苗與南部高雄屏東六堆一帶,相關八音活動也以上述區域最為興盛。隨著地域的不同,客家八音亦有南北兩地的不同代表。南部八音藝師,較著名者有加吶埔的葉乾發、高樹的高清輝、美濃的鍾寅生及鍾雲輝等。北部著名八音樂團除苗栗陳慶松家族的「陳家八音班」之外,另包括頭份八音班、內灣八音班、關西八音班、芎林八音班、湖口八音班、龍潭八音班、中壢東海八音班、竹北田屋八音班等。客家八音所使用之樂曲,大多來自南曲曲調。曲目則可分「吹場音樂」與「絃索音樂」。吹場音樂一般又稱「過場」、「八音大調」、「正八音」,是由噠仔與打擊樂器組成的吹打、鼓吹音樂。演奏時由兩支以上噠仔負奏主奏旋律,由於聲響宏亮能表現熱鬧氣氛故多用於開場音樂或迎接賓客用。「絃索音樂」又稱「丟滴調」、「串仔調」、「八音調」由噠仔、拉絃、彈絃與打擊樂器組成。由於加入多件絃類樂器,整體音樂表現較為平和靜謐多用於宴客或慶典結束上,兼具表演與欣賞之功能。客家八音為客家農業社會的產物,也是附有客家色彩的音樂藝術,八音的演出型態、內容與樂器,都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影響。在以往客家族群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歲時節慶的演出,如新年、廟會,都有八音的出現,為各節令增添更多情趣。而在人生婚喪喜慶,舉凡酬神、家祭、鬧廳等,八音更為客家族群風俗民情的要角之一。現今經過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推廣,客家八音樂團數目較以往增加許多,並從過去職業團體蛻變為業餘或半職業團體。預計在未來日子裡,八音將隨客家族群的傳唱而綿延不絕。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551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348.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